如果你問我:你會給你孩子貼標簽嗎?
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不會!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貼標簽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于貼上標簽后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
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尤其是我對心理學又比較感興趣,很清楚心理暗示對人的巨大影響。所以自詡科學育兒的我,跟大家一樣,都不會輕易給孩子貼標簽的。平時對麥芽也總是鼓勵和稱贊,很少說負面的詞。雖然有腦袋里有這個意識,但是行為跟實際總是有所出入。
我突然間意識到我最近給麥芽貼標簽了。我不止一次的說過她"面"!就是不夠兇,不強勢。她現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帶著哭腔來找我幫忙,自己不會強勢的捍衛自己的權利。因為擔心她上幼兒園以后被欺負,所以我總想讓她強勢點。
我還經常會說麥芽是一個內向害羞的小姑娘。尤其是出門在外,遇到我們的熟人,讓她喊人的她不喊的時候,我總是用她比較害羞跟別人解釋。在那種環境下,我只是為了化解尷尬,自己并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給麥芽貼上了一個標簽。
我們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變成我們心目中的樣子。雖然嘴上說,對孩子沒有啥要求,但是真到提出要求的時候,就立馬把自己只想要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的想法拋諸腦后。
我們總是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所以總是以我們現有的經驗來要求孩子。我們總認為,孩子這么小什么都不懂,總想著把他們帶到正道上來。就比如,不夠強勢的麥芽。我們的普遍觀念都認為,開朗大方嘴甜的人,將來吃的開,所以下意識的也想要孩子超這個方向努力。
我們總是習慣性去關注孩子身上我們在意的點,而忽視了孩子的整體性。孩子作為一個整體是外向開朗還是內向害羞只是她整體里的一小部分。相比較而言,健全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實更為重要。
我們為了生活中一個小的點,否定我們的孩子,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發展健康健全的心理。他們也會從我們的否定中學會自我否定。相比較孩子內向外向,一個自信且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加重要!
對于麥芽遇事喜歡向我求助,這種事情我就客觀處理就可以,能幫就幫,不寵溺不偏袒。不用評價她處理問題的方法,給她貼個"面"的標簽。
對于她遇到人不好意思打招呼的行為,只要做好正確的示范和引導,每次都給她鼓勵相信她肯定會越來越好就可以,不必為了解釋尷尬,給孩子貼上個她內向或是害羞的標簽。
我們說不要給孩子貼標簽是因為我們習慣給孩子貼消極負面的標簽。語言是有力量的,我們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引導。
這一心理規律無論是在學校中還是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因此,請重視語言的力量,重視你對孩子每一個行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