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弗里森主演的。兩個身患癌癥的老人之間對自己生命最后的闖蕩和安放。
兩個家庭,兩個世界——富人和窮人間的差距,哪怕在病房里也一覽無遺。一個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個吃的是粗糙梁糠,一個是生活在社會基層,看盡人生百態卻無奈的老人,一個是站在社會的高層,看著底下的人艱辛而吃香品辣的老人。最終生命給他們帶來的命運讓他們在病房里相遇。
可看得清清楚楚的社會百態面前,多的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富人有錢卻失去家人陪伴,窮人沒錢但幸福美滿。
在一次無意中,Edward看到Carter的遺愿清單,決定幫助Carter實現。遺愿清單像是自己一輩子走到死胡同了,才猛然間發現自己對自己虧欠的種種。平時忠厚老實,為家庭著想而隱忍自己一切的Carter可能是念想著自己的生命快到終點,所以也難得地,不聽從家人勸阻,同Edward一同上路。
兩人的友誼在這份不斷被劃掉,又不斷加進新的遺愿的清單中逐漸加深。直到最后Carter擅自做主,瞞著Edward聯系了自己的女兒見面。最后遺愿清單被撕毀,而Carter也想念家人回家。
最后Carter還是沒能完成自己全部的遺愿清單,就撒手人寰。而Edward卻打破生命對他設置的時間囹吾,多活了一二十年,直到生命盡頭,一同和Carter的骨灰,埋在珠穆朗瑪峰上。
-02-
我們總仗著自己還年輕,在每年年初或年中里,花費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左右的精力,列著自己下半年,明年想做的事的清單。而我們也或開誠布公地宣布或小心翼翼地隱藏這些被我們大方地稱為to-do-list清單。
可一個月后、三個月后、乃至半年后,我們一邊看著電腦上的爆笑電影結尾,哈哈大笑的同時,又一邊打開電腦里的文件夾,搜索下一部消遣的電影資源。無意中瞥見那份word文檔。
可能不止一份,還有好多份,有前半年的,有上一年的,甚至還有在校期間的。仔細打開翻看,那些to-do-list上的一行一行,都還是醒目的黑色加粗——鮮少能被完成而劃上紅線。
畢業工作后,更是以忙為借口,等到又一年年末才來痛心去年未能完成心愿,但明年又開始上一年的死循環。
-03-
無數的死循環直到突然的意外來臨,或者厄運降臨到我們的身上,或周圍親人身上,我們才來悔不當初,后悔那些想做的to-do-list成為the bucket list。
死亡,真的并非遙不可及。
像《翻滾吧!腫瘤君》的原型人物,熊頓。雖然她人已經去往天堂,但她的微博下,一直有人在守候。時不時進去看,總覺得暖心。
前幾天也從好朋友那突然得知大學同學的父親剛剛去世。
好多的死亡都在悄無聲息地接近我們。比如那些被我們用各種借口扼殺掉的昨天去年,比如那些被我們浪費掉的大把機會。我們似乎用沉默和熟視無睹來默認to-do-list成為the bucket list。
可是,我怕啊。我怕等到to-do-list成為the bucket list了,我連去執行the bucket list的欲望都失去了,如沙灘上無法再回到海里的魚,翻著白眼,吐著白沫,目睹自己的消失。
-04
這樣想來,心里突然佩服《遺愿清單》里的兩位主角,至少他們在自己劍老無芒的最后歲月里,還有著一腔熱血,去完成自己對自己曾經的年少里的虧欠與遺憾。
自己一邊歇斯底里地生活,一邊不肯卻也無可奈何地老去的同時,總莫名地對自己路過的那些小孩子,那些不諳大人世界,想哭就哭,想鬧就鬧,想玩的就玩的熊孩子們心生羨慕。
因為他們還年輕得很,純粹得很,想到什么就及時去做,根本連列to-do-list的時間精力都不用浪費。反倒是我們這些大人模樣的人,或遲疑或推脫的,不肯或者認為自己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去實現。
可是,沒有做的事,可能后面我們就忘了,可能就突然成為遺愿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呢,及時去做吧,像那些你所羨慕的人一樣,準備充分點,就大膽去做吧。
生命一遭,本來就是一出生,就奔著死亡去的。我們不能停下歲月、時光的流逝,但我們能抓住自己想要、想做的事,不讓它們變成自己未能完成的遺憾。這樣,這一生,便也得了許多開朗吧。
我是十一安,希望你們會喜歡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