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老頭兒,因為癌癥,住進了同一間病房。
日子在無聊地熬著,直到有一天,Edward的主治醫生告訴他,他只有六個月的生命了。
而Edward向醫生提的最后一個要求就是想知道Carter還有多久的生命。
當壞結果一起來臨的時候,曾經不相干的兩個人,變成了相依為命的人。
Carter有一張黃色的紙條,上面記錄的都是一些他想做卻未曾實現過的愿望,他稱之為"The Bucket List "。
Edward在無意間看到了卡特時不時拿出來看的清單,在某一天看到了清單上的內容,這個從未有過信仰、從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的人,先是對著清單說了一大堆廢話,然后自顧自地做了一個決定:與Carter一起跑遍全世界,來實現清單上的愿望……當然,Edward也將自己的愿望加到了清單中。
Carter甚至不惜和妻子大吵一架,開始了和Edward的圓夢之旅。
隨著清單上的列項一條一條被劃去,卻有更多的愿望加入進來。生命的最后這幾個月,讓Carter 和Edward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義,讓生命變得圓滿。
The Bucket List,中文譯做:遺愿清單。
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部電影。同時,它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于是,一時間,遺愿清單盛行,許多人開始羅列自己畢生要完成的五十件、一百件事情——環游世界、賺很多錢、學一門外語、學一項樂器、寫一部小說、攀登珠穆朗瑪峰、見最喜歡的明星、養一只寵物、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屋子里吃晚餐、去叢林探險……這些清單五花八門。
我們盡情想象著未來充實而幸福的樣子,沉浸在也許某天清單實現了的興奮里。
遺愿清單,被我們列在了未來——未來總是美好的。
那么,現在呢?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一男一女兩位形單影只的老人,各自在家精心的梳妝打扮。
莊重的像是去赴一場盛宴,然而他們卻是在準備迎接死亡的降臨。
就在老人舉槍對準自己太陽穴的時候——心底是不是還有最牽念的人,最放不下的情感——他放下了手槍,撥了一個電話……
老婦人已服下安眠藥,雙目睜圓的躺在床上,床頭的電話鈴聲響徹房間……
在人生的重要日子里,我們總是希望能跟愛的人說一些特別的話,或者表達一些從未表達的情感??烧l又能保證,愛的人任何時刻都能夠聽到?
我們想說的話其實有很多,卻總以為還有時間——要么被其他事情干擾,要么沒有足夠的勇氣,要么覺得時機未到,要么干脆無從說起……
于是我們的一些愛意,歉意,謝意,或者誤解,總是沒能表達或者解釋清楚。
生命隨時會走到終點,那些想象中的以后可能從來不存在。
當突如其來的別離到來時,那些積攢已久,噴涌而來的情感卻再也沒有機會說出去了。
“下次有機會再說吧”——下一次的機會,也許再也不會出現了。
那么從現在開始,也許你就要帶著這些未能表達的情感過余生……
美國一名叫博朗尼·邁爾的臨終關懷護士整理了臨終前人們最后悔的五件事:
1、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2、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
3、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而不是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
4、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系,而沒有因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經閃亮的友情;
5、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而不是習慣了掩飾,在人前堆起笑臉.
現在,往后看一看。
假如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有沒有什么事情,是你想做還沒做?
假如你即刻就要離世,有沒有什么人,想見而不得見?
假如你離世了,有沒有什么情意,讓你留下滿腔不甘心?
也許不用等到臨終前的那一刻,就從過往到現在為止,你可曾坦誠面對自己,人生最不想留下的遺憾,有嗎?是什么?
有些話,不說是個結,說了是個疤。在說與不說之間,隔了千山萬水。
但倘若死亡就在前面,你可還甘愿?
我當然不甘心。
有一個人,我有話想要跟他說清楚。
就當我自私好了,即使他已經不愿意再接收我的任何消息,我還是要說。哪怕這是我們最后一次對話。
比起所謂的面子和尊嚴,我更不愿意,帶著不清不楚的不甘心,過一輩子,臨死前還一副心事重重有口難開的樣子。
我和一位朋友談到這個話題,她一不做二不休,讓彼此心中的大石終于落了地。
結局,沒有意外。
在問之前,我已經想過所有可能的結果,最好的到最壞的。
最沒想到的是,原來我可以這么勇敢。
過往的歡喜憂愁,如今坦然,遺憾成祝福,倒成了養分。
我知道我成長了,可以繼續往前走了。
遺愿清單列了那么多,如果不留遺憾的往前走,豈不歡脫哉?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
干活吧,像不需要錢一樣,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