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自己的東西。
快樂是由外物引發的,一旦這個外物消失,那么所謂的快樂也就不存在了;而喜悅則是由內向外的綻放,是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是一旦擁有便不能被外界奪走的。愛呢,則指的是真正的愛,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某些程度上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愛。
我們的本質就是愛、喜悅、和平。
人與世間萬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能量互動。
自我的身份認同不是真正的你。
每個人都走在追求快樂的路上,但很少有人真正快樂。
快樂容易失去的原因:你的快樂是由外物激發而不是由內向外的自然生發,所以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緒或者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就會隨之消失。
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真我,世間百態都不能將它改變。
真我不容易被發現是因為被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扮演、身份認同所遮擋。
我們才會有選擇性地看東西并以此來體驗世界的人事物。個體的選擇則和從小受到的教育、信念、標準、價值觀等的影響有關。
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如果你信的話)=人生模式
你不是你的工作、表現、成功、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從來不是真正的你,也絲毫不能動搖真正的你,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夢不僅有警示和指引的作用,它還能幫助你宣泄情緒展現出那部分被自己壓制的人格特質。
就像如果你的人際關系總是出現相同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總能碰到同樣的人與事產生同樣的互動,這其實就是潛意識在支配著你的行為。
找回與身體聯結的唯一方法便是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訊息。
無論是跑步、游泳、太極拳或者瑜伽,只要能夠專心地關照自己的身體,運動就能成為一種冥想。而這些運動中與身體對話、聯結的最佳方式就是靜坐。
腹部呼吸,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關注腹部的起伏,慢慢地帶動,時間長了就不需要太費心力了。
世界由能量組成,可見的物質與不可見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有其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
你會吸引與你的思想、情感振動頻率相近的人、事、物,這便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
我們的意識、思考、理性、判斷、情感都是從潛意識中來,它具有強大的能量對個體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震動,而觀察者又會影響被觀察者,所以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
你不是你的工作、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找回與身體聯結的方法: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傳遞的信息。
不再執著于外物,每天保持平常心反而能樂在其中,如此以后,事業反而蒸蒸日上,好運不斷。
我們雖然一直想著要如何突破身體的障礙,但是反過來想,身體本身就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之路,所以傾聽身體的訊息,與它產生聯結是根本。要想達到目的地,首先需要把這條必經之路修正,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感知它,疼愛它,不能到了傷痕累累時才突生垂憐之情,那時候講心靈的修煉都是枉然了。
對于這些竊竊私語若菱開始不去在意,她只看和聽那些自己想看想聽的東西,其他的信息一概過濾掉,至于別人以什么標準過濾信息和她又有什么關系呢?若菱泰然地沉浸在自我的內在世界,感受身體發出的訊息。
鍛煉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好的運動。
放更多的覺知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和身體發生更多的聯結。
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比如,在與人交談時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語言,眉頭有沒有緊皺,肩膀會不會因為緊張而高聳,胃會不會因焦慮而打結,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我們應該多注意身體的感覺,學會安撫它們,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疾病。當然這和運動是不一樣的,運動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覺察自己的身體,而平時就留一部分精力關注身體就可以了。像是開會時想一下那一刻自己的坐姿是什么樣的?臀部和椅子接觸的感覺是什么?以及身體的哪一部分是緊繃的?并試著去調整它。如此訓練就會更容易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感覺。
讓意識里帶入更多的覺知。想想平時我們的眼睛,雖然擁有很廣闊的視野,但是我們的注意力卻只聚集在一個很狹窄的范圍,忽略聚焦范圍以外的世界。平時運動,除了動作之外,我們還要呼吸,去適應和感知周圍的世界,而這運動以外的都是潛意識在操控。如果能夠多留意身體的感知,去主動把握這些感知不就可以擴大那5%的意識,也就是老人說的把潛意識的一部分轉變成意識了。
天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有時候對親人的過分擔心也是一種不負責的加害行為!
一個人生命的長度不是由母親的保護程度決定的。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知覺的見證。
認識自己,了解個人潛意識的運作模式,深入探索內心世界,并不是一個全然歡愉的旅程。深入自己的內在,就像是摸入一個不知深淺且全然黑暗的洞。
一些天生的恐懼、憤怒和悲傷都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它能來就會走。最怕的是父母對待孩子身上這種自然流動性的不良態度。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對于孩子情緒的支持與認同只是去接納他們的情緒,不采用暴力的方式阻止,這和要求他們遵守行為規范沒有沖突。情緒本身就是一種能量,能來就會走,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情緒,學會與負面情緒共處。在這個過程中大人只需要給予孩子無限的愛與支持就夠了,而不是采用轉移的方式幫助他們逃避,因為這樣會讓他們失去直面負面情緒的勇氣,從而采用消極的方式逃避,抽煙、吸毒、工作狂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當然更不能壓制情緒,這樣造成的傷害更大。
與身體對話、聯結的最佳方式就是靜坐冥想。
身體是尋找自我的必經之路。
“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最親密的人。
痛苦之身是個體內在的能量場,以痛苦為食,如果不能被滿足就會自己制造事端產生自需的情緒維持生命。
情緒的產生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不要選擇排斥、壓制、逃避的方式處理它,它會來也會走,要試著接納、消化它,給它提供離開的出口。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背叛和被欺騙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全意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受苦有兩種,一種是無知、無明的受苦,就是任由潛意識操控,同時不停地抱怨抗拒痛苦,這種受苦無法讓人成長;另一種是有知覺的受苦,當痛苦向你迎面襲來,你不逃避、不拒絕也不批判,直面應對,激發出它擠壓多年的最原始的能量,然后以全然的愛去接納它、經歷它。這樣的受苦才是幫助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壯成長的契機。
壓抑多年的情感如同黑暗的能量,唯有攜愛的覺知之光才能將其驅除。
事情已經發生,不接受也改變不了他們傷害你的事實,所以你現在必須要在情緒上接納這件事情的發生。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處理這件事,如何處理你和傷害制造者的關系,原諒還是分道揚鑣總要做個取舍,但無論做何選擇,切記事實最大,必須臣服它。
唯有一點要記住,任何決定都不要摻雜負面情緒。
看見自己的抗拒是臣服的第一步,還要看到這抗拒的徒勞性!
生活給了我一個傷口,我要做的不是在上面撒鹽,而是努力自愈,以獲得平復的情緒和健康的心靈。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以接納當下代替苦苦掙扎,將更多的能量用于關注眼前之物,你會發現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甚至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來幫你脫離困境。
破解情緒障礙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臣服。
腦袋里的思想我們無法控制,只能通過觀察、檢視它來轉移思想的聚焦點。
在我們看見自己思想的同時也切斷了對它的認同,如果你進一步檢視它就會發現自己90%的思想幾乎都是錯誤的。
身體和呼吸永遠停留在當下。
這么多的‘應該’是我們曾被寄予的理想,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啊!這是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而你是一個完整的人,你有勇敢的一面也會有怯懦的一面,再完美的人也會有缺陷。但是因為你一直被告知‘應該’要‘勇敢’,所以你怯懦的一面就被壓制了。如果從小被灌輸‘你必須要能干’的理想,那么那些對立面就會成為你不能干的地方而被否定、被壓制,所以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只是壓抑在潛意識里而不是真的不存在啊。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我們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已經發生的事,這些事都是按照神的旨意降臨的。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可以無所畏懼地做出當下的每一個選擇并相信這就是最好的選擇,美好的事情也會因為我們這些有意識的選擇不斷發生。
當你開始檢視自己的思想,你就會發現讓你痛苦的不是事件而是你的思想。
靜坐冥想是培養覺察和包容能力最好的方法,是邁向真我的不二法門。
永遠不要壓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因為時間、地點、場合的約束適時克制,但一定要及時給它一個發泄的出口,用全然的愛接納它經歷它。
事實最大,已然發生的事情不會改變,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是對事實的抗拒。
學會臣服,接納當下,不做徒然的抗爭,能量應充分用于關注眼前之事。
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在當下。
檢視自己的思想,正視那些被“應該”的“理想”壓抑的陰影,那也是你的一部分。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皆來自你對事件的解釋。
讓我們心理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做能讓你喜悅的事,因為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
定靜是治愈紛繁思想和負面情緒最有效的利器,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覺察能力。
心想事成的第一個定律就是:你想要的必須命中注定是你的、與你有更高目的一致性且有利于人類社會的。或者就是能深入潛意識和真我層面去破除人生模式,學好該學的功課,破解自己的命運,否則心想事成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你身上會自然散發出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如此一來,全宇宙相同的振動頻率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層面,還必須從內心深處渴望這個東西,對它的欲念達到忘我的境界,并且讓自己隨時處于已然得到它的感受里。
努力進行視覺的觀望,不斷在腦海中構想渴望之物,宇宙就會接收到你的信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所發出的振動頻率是最強的且最容易被宇宙接收到的。
外在的努力依然很重要!因為停留在意識層面的工作只是空想,老天是公平的,想要有所收獲,必須先付出行動。
你想要的東西必須真實清楚才好,只有定義清楚了,宇宙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記住必須言行一致!
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學會自己的功課,用觀想的方法散發‘事已成’之后那種愉悅的振動能量,最好在未實現之前先去感恩,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具體,并為得到它付出行動,同時不要忘了言行一致。
親愛的孩子:
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刻了。看到你的成長,我心中滿是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和所有人分享,這分享如同感恩,分享的越多回收的也就越多。又到了我云游四海的時候了,臨走送你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如同鏡子投射著你的內在,當外境有東西觸動到你時,一定記著往內看。看看是不是舊傷復發,還是有未整理好的陰影。不要浪費能力在外在的、不可改變的東西上。記得要先往內在層面進行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住,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會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恐懼,所以有時候它可能會讓你感覺是個災難。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包裝,你最終會享受到專屬于你的禮物。
? ? 祝福你,孩子。
在追尋大師的過程中我終于明白,最終我們要做的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靈修是要去面對自己內在最不想看見的部分,理解和接納它們才能實現真正的平衡。
我們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只是自己渾然不知。
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負面情緒如同驅散不走的黑暗,唯一可以做的是帶光進去消融它們。
真心想要一樣東西時,身上就會散發出吸引那樣東西的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觀想你已經得到最想要的東西的最佳時間是早晨將醒未醒之際、晚上將睡未睡之時,那是與潛意識最接近的時間。
心想事成的定律:你所向往的必須是你命中注定的,或者是與你的更高目的具有一致性并有利于人類社會的;你能深入到潛意識和真我的層面,破除人生模式,學好自己的功課,破解個人命運。
有的親密關系是用痛苦讓你學習的業力關系,有的是比較理性、溫和的讓你有安全感的療愈關系。
我們早已認識了自己,只因妄想執著的阻礙而產生了“未知的自己”,走出觀念,就能回到本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