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d!再見!完!謝謝觀看!
當人生大屏幕出現以上字樣,你或起身離席,頭腦閃現重播畫面;或送客關門,屋內剩下放大空寂;或扔書畢業,爽快后夾雜迷茫與悵然;或松開雙手,轉身別離后徹夜未眠。今天,伴隨結業典禮結束,是人生中又一次揮手告別,再次完結77天文字之旅,此刻涌上心頭又是一番怎樣的滋味?
雖跨越一個年度,來時路依然清晰可見。猶記那時春雷驚蟄,細雨潤澤。被山中小口,隱約微光吸引,義無反顧邁向密境深處。天真以為77天返程后,人生就能自帶光環。當關掉連接網絡那頭的熱鬧,重被拉回日常軌道,你低頭撿起孩子丟落的玩具,繼續撿拾生活里一地雞毛。
當然,如果第一次告別時,你僅止于一陣贊嘆,刻上到此一游,那么今日回顧那77天,只是泛黃信封上散落灰塵的一枚舊郵戳。
慶幸,那次說完再見,把結束才是開始,化作每日最小行動。今日才能得以看見, 那個結束后的開始,如何推倒一張張多米諾骨牌。
站在第一次77天的旅程終點,你沮喪發現,這是屬于兔子們的游戲。雖然那么用力刷卡包,那么用力提交作業,那么用力完成BP。那時心情更多是悵然----現實里烏龜跑不贏兔子,現實里兔子跑的飛快又勤奮,笨笨的烏龜即努力到腿抽筋,還是只多挪動了半步而已。
于是索性自嘲著繼續「烏龜快跑」,默默組隊前行,堅持最小行動,復盤整個課程。在持續21周的快跑之旅中,發現曾經的77天,是用100倍率將知識快放,是用1000張卡片將知識濃縮,若就此完結是對知識的暴殄,于是保持節奏,一路拾遺堅持輸出。
身處信息洪流,好方法好道理分分鐘點贊、收藏、轉發,為何聽那么多好道理,仍過不好一生?一本書翻到最后一面,寫與不寫讀書筆記是區別;寫一篇和寫百篇,寫千篇是區別;讀十本、百本、千本、萬本是區別。一個個知識點,不去練習;一個個高階模型,不做壓力測試,那只能是印在紙上的鉛字、是加粗加黑的標題。
比如【教才是最好的學】------你聽過無數次的好道理,卻從未親身體會驗證。當一次契機來臨,你按捺住千萬個,不斷冒泡的我不行我不能,鼓起勇氣,半推半搡著把從來躲在人后的自己推到人前;能不能做?做了再說吧!還沒準備好?沒什么好準備的,就是現在了。將[烏龜快跑]靜默復訓陣型,轉換為與人交互的教練模式。
這個過程,不是與高手過招,而是用滿溢的同儕壓力,倒逼自己輸出前進。讓自己冒充高手,像高手一樣去思考,近觀高手如何讀文本,高手如何寫美文,去發現自己與高手,在思維與效率上的差異。由此DRM范式、清單寫作、修辭感覺、時空變形、隱喻與意向...這些停留在表面的知識點,你得以進一步深挖內化。
最終的BP大BOSS,曾經踩過的坑。回想那時獨自組隊做BP的時光,復雜情緒涌起。雖不完美,感謝當時自己。自此,大腦建立一根回路-----完成大于完美,閉環思維,開始形成習慣,推及到生活方方面面。
如今BP大坑,站在守護者視角,看到屏幕后一個個有趣的靈魂,是浩蕩隊伍僅剩自己,仍在路演當天凌晨3點完成閉環的奶爸;是一路狂奔越戰越勇,迭代18個版本的雞血戰隊;是分享背后故事,講到喉頭哽咽的隊長;是代表女性發聲的木蘭星。看一個個作品從無到有,從0到1,甚至100,看一寸一寸成長,心生歡喜。當看到自己守護的一個BP脫穎而出,榮譽上榜,那刻你內心涌起整個海平面的歡喜,那份浩大的喜悅讓你跳出我心,到他心和天下心。
在直指凌晨的路演之夜,你想起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寫下的句子:【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他從被窩里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插入突兀畫風,是想表達,課程大小作業、最終的閉環之旅,無論是獨自一人組隊,還是結伴而戰,所有記憶都沉淀于作品。更重要的是:這一段有悲有喜,不斷迭代最終閉環的經歷,雖不足以支撐十年八年,但足夠我們在2018年勇敢堅定的完成更多閉環。
如果說第一次77天告別時,你捎帶悵然的喜悅,收獲20%成長心態;那這次的77天告別時,你懷揣堅定與感動,收獲是走出孤芳自賞的語義循環,用意義創造價值,用價值建構意義。
結束的最后,內心堆積一座礦山的感謝。你清楚,表達感謝的最好方式,是用行動創造作品,用作品為自己代言。結束才是開始,未來必定是鮮花與荊棘并存,不要輕易放下手中的筆,祝2018你我乘風好去,長空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