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比如上學時候比成績優(yōu)劣,剛畢業(yè)時候比誰進入了大公司拿高薪,畢業(yè)5-10年后比誰事業(yè)有成家庭和睦...但把時間周期拉長,大多數人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而有些前期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的同學,居然默默積累了勢能,反而越來越好。
看身邊混得好的人,就會發(fā)現,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周期里,經營自己的人生,持續(xù)增值,等待一刻的爆發(fā)。
《超越期待》這本書的主題,就是一本寫給普通人的人生經營指南。作者松浦彌太郎,也是這本指南的親身實踐者。
相信很多人知道他是因為《生活的100個基本》,簡單的一句話道理,跳脫出長篇大論的說教,給我們指引了方向。他也被稱為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高中時候就輟學,不懂英文卻只身闖蕩美國,靠著賣漂亮內頁的舊雜志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后擔任《生活熟貼》主編,讓一度低迷的雜志創(chuàng)造銷量奇跡,成為風靡日本的生活雜志。
作者從“商業(yè)思維”經營的方方面面都給我們提供了指引:
1.生意的本質
人們愿意為什么付出時間和金錢?
是能幫助自己解決眼下的煩惱,消除內心的不安,忘記不愉快的事物。
這是所有生意的核心,一次的消費關系很容易建立,但基于真誠和“利他”的思維,真誠地幫助人們解決問題,讓他們開心、感動,生意才能持久。
2021年7月鴻星爾克為河南暴雨捐款5000萬后全國人民沖進直播間瘋狂下單,各個大牌在母親節(jié)、情人節(jié)等節(jié)日時斥巨資拍溫情類宣傳片,都是讓人們開心、感動之余建立起來的穩(wěn)固的消費關系。
作者也提到,市場營銷角來看度,從人的情緒出發(fā)思考,就能預測什么樣的商品和服務會被需要。通過感知人的情緒,構筑商業(yè)結構:
人們會在什么時候會有什么樣的心情?感到開心/難過時會想聽什么話?什么時候會想一個人去看電影?搬家時會為什么感到煩惱?....洞察人的情緒,才能把握住最精準的需求。
作者在接任《生活手貼》雜志主編時,雜志銷量一度低迷,作者從“人的情緒”得到啟發(fā)后,從“讀者的困惑煩惱到底為何?”的角度,做了一系列市場調研和觀察分析,雜志銷量開始攀升。
2.學會經營自己
對外探索生意的本質,對內持續(xù)經營自己。
每個人都有短板,有長處,不可能面面俱到十項全能。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我們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強項在哪。“我用什么樣的武器,在什么樣的舞臺,在跟什么人戰(zhàn)斗?”,在工作過程中挖掘并持續(xù)加強自己的強項,才能變成立足之本。
強項之外,我們還需要擁有豐富的“素材庫”:閑聊段子、歌舞才藝表演、甚至星座魔術,日常積累豐富的素材,有一技之長,在一些臨時被cue到的場合,不是呆在原地,而是能用不懼怕任何問題的態(tài)度,自如地表現自己,將大大提高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很可能會收獲一些意外的機會。
建立強大的自信。自信并不是因為自己覺得十全十美了,而是知道自己雖然有缺點,也能有所成就。
對于“經營自己”,核心就是揚長避短,一技之長,保持自信。
3.學會推銷自己
1)學會介紹自己。不管我們是屬于哪家公司,哪個部門,在跟人打交道的時候,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介紹自己,展現出自己新鮮、有趣、真實的一面,建立自己的品牌,讓對方了解自己、喜歡自己,再順其自然地推進合作。
這一點是很少有人提及的。無數書籍資料教我們如何做出完美的方案,作者卻從最本真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構建”這點出發(fā)。
2)像國王一樣表達自己。懂得生意的本質,也認真經營自我,依然有很多人輸在了不會表達上。作者提到了3點無形中讓人降低對自己評價的行為:習慣性沉默、習慣性附和、習慣性說“不好意思”,其實比語無倫次來得更加可怕。因為不表達真實的自我,往往讓別人認為你沒有認真參與到這個項目/活動中來,也沒有機會了解你的真實個性,在有機會的時候自然也不會想到你。
3)失敗是最好的建立信任的機會。在長期合作關系中,很多時候大家追求的并不是一個個完美的結果,失敗了沒有關系,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遠比比單次的結果來得更加重要,也是建立更深合作關系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