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諾,妥妥的學霸,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得加州大學生物學博士。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是一土、“奴隸社會”的聯合創始人。
這樣一位人生經歷熠熠發光、讓普通人羨慕的女性,在她的人生每一步,也經歷了各種的不敢。那么她經歷了哪些不敢,面對這些不敢,她的力量又是從何而來呢?
博士畢業后,入職人人艷羨的麥肯錫,她有深深的不配得感。需要通過穿衣服、不懂裝懂來偽裝自己,她每天都要付出200%的努力,干得多睡得少。有一次,她做完一個項目,得到了她非常嚴苛的領導的認可。那一刻,她感到了力量,這次的力量,是從別人的認可帶來的自信而來。
在麥肯錫就職期間,她不愿意當領導,甚至想要辭職,因為她對當時的公司環境非常不滿。但后來,她意識到,當你對現有的體系不滿,認為自己堅持的東西是對的時候,你要想辦法讓自己堅持的體系成為現實。于是,她獲得了新的力量,這份力量來源于“我想”帶來的自覺。我們可以憤怒,但不要抱怨。想要什么,就去創造它。后來她一步步成為了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
繼而她又開始迷茫,不知道未來的10年將怎么過。轉折發生在有一次她帶著偷窺首富的心態去見比爾蓋茨,比爾蓋茨帶她了解到真實的非洲和不發達國家的生存現狀,她發現了不那么愉悅而真實的世界,渴望解決社會上不被關注的問題。于是,她成為了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這次的力量,是來自看到真實世界后的選擇和擔當。
有了三個孩子后,她為孩子們尋找學校,可是,面對中國不那么盡如人意的教育環境,她勇敢地開創一土學校——一所尊重孩子、善待兒童,培養熱情充盈、內心充實的孩子的學校。這次的力量,來自于面對真實的生命。
世界很大,問題很多。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渺小。但我想,每一個渺小的凡人,在面對這些不堪的境遇的時候,都永遠有一個自由,那就是我們的內心如何選擇的自由。希望我們能夠選擇看到真實和廣闊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夠選擇堅持獨立和持續的思考,希望我們能夠選擇面對真實的生命,感知內心的光,然后向光而行,不要再停下腳步。——李一諾
反觀我的一生,為什么如此平凡,我想那是因為我沒有勇氣和力量去選擇和面對。
高考的時候,我由于壓力太大,沒有考好,最后進入的不是自己最理想的大學,讀的也是自己完全不懂的專業。但是那時候,我沒有選擇復讀,因為我恐懼,恐懼高三的壓力和重讀之后依然不好的結局。我缺少的是重新選擇的勇氣和自我擔當。
大學的時候,我冒出過幾個想法,一是去韓國讀研究生,一是讀新聞傳媒,走記者的路。但是,我都沒有做。沒有去成韓國,是因為那是臨時有的想法,沒有深入研究,提前考雅思和托福。沒有讀成新聞傳媒,是因為當時大姑父說了一句“做記者需要文筆好,你文筆好嗎”。當然,我也不是要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而是那樣的一句話就把我的熱情澆滅了,說明我沒有堅定的想法,沒有深入的思考。那時,缺少的力量是面對內在的自我。
大學畢業后,我來到深圳,每一份工作都是隨遇而安。雖然對待每份工作都負責認真,但對于工作的選擇,我沒有發揮很大的主觀能動性。那時,我恐懼沒有工作和收入,缺少的是堅定的自我信念和對工作的規劃。
而如今,我的工作依然是不溫不火。我問自己,我能做的是什么?如果這時候我有力量,這個力量是什么?
首先,自我接納。當下是過去造成的,我不能改變過去,但是我可以通過改變現在去改變未來。我有一顆向上的心,努力、自律,這都是我的優點。那么,未來就是可以改變的。
我想要的未來是怎樣的呢?
挖掘內心真實的需求,我想要被尊重、被認可。
做什么能被尊重和認可?
掙錢,說的話有道理,接觸認可我的價值觀的人。
現在能做的是什么?
做好工作,持續閱讀、寫作、鍛煉,練習穿搭。
最后所有的一切,還是要落實到一點一滴的每日實踐中。
現在所走的路,是正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