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要用在大事兒上。
我們一生中的大事兒都有什么呢?高考大學選專業,選擇工作選擇結婚對象,選擇創業方向,仔細想想,大事兒其實并不多,但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么大呢?其實都是對這幾件大事兒做出了不同選擇的結果。
笑來老師提問:想想過去,做過排名前三的重大決定分別是什么?
仔仔細細的想來想去,我竟然發現一個很恐怖的事實:我沒有做過什么選擇!雖然遇到過專業、工作、結婚這幾件人生中的大事兒,但可怕的是,這根本不是我選擇的結果!
選擇大學專業時,我并不知道如何選擇,所以為了提高錄取幾率我在長達十個專業前全都打了勾;
選擇大學時,太好的大學不敢填,太次的大學不想去,所以估摸著分數報了和表哥同一所大學,理由只是我母親說畢竟有個自己人能照顧著點;
為了找工作,我參加了家鄉的事業單位考試并考取,但考試的初衷是我姑姑說她兒媳婦要參加考試讓我也一起試試;
遇到老公時是我第一次相親,或許有緣,或許家人都覺得不錯,我也覺得挺合適,于是愛人和婚姻都有了......
今天看到關于選擇的話題,我驚覺我竟然是個不懂得選擇的人,曾經的我還以為自己是多么的有思想。
可以說之前我的人生都是別人幫我或是命運幫我選擇的結果,是外界給我的人生,我雖十分震驚,但也感到慶幸。因為我知道目前的狀態是很適合我的狀態,因為對于一個完全對選擇沒有概念,甚至對自己的想法都沒有概念的人,讓她去選擇決定將來的人生會得到一種怎樣可怕的后果!
自己沒有做選擇的能力,面臨需要做出決策的時刻,全是仰仗著別人的決定,表層問題是我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將決策權拋給了別人,但深層問題是我根本沒有明確的價值觀,腦子里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因為,“選擇決定命運,價值觀決定選擇,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系決定價值觀”。
意識到自己曾經根本不具備選擇的能力,這件事兒本身雖然很可怕,但終究也不算是件壞事,甚至是件好事,因為我知道了自己曾經不知道的事情,這本身也是一種進步。
我們從小就學習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但什么樣的才是正確的?又如何去建立?這些并沒有人教給我們。幸好,我現在知道了,知道了就不能算太晚,因為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
笑來老師說:頭腦中有正確的概念就逐漸的可以培養起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我在兩個月學會的最重要的知識,我不僅知道了什么是正確的概念,我還了解到應該如何去行動改變現在的狀況。
學習了最寶貴的東西是注意力,所以我知道了應該將注意力更多的應用到個人成長上;
學習了付費就是撿便宜,所以我把耗費時間的體力勞動都委托他人處理;
學習了活在當下與活在未來,所以我的行為要立足當下,但檢測的標準是用未來的標準;
學習了遇到貴人的方法,所以我知道了最靠譜的方法是把自己打造成貴人......
正是一個個正確的概念在頭腦中生根發芽,我逐漸有了一些正確的判斷并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我選擇優化消費結構,提高月結余率;
我選擇用寫作的方式認識自己,督促自己,提升自己;
我選擇放棄抱怨,以身作則,用自身的成長帶動家人的成長;
我選擇開始學習,為自己的未來夯實基礎鋪平道路......
這些選擇都是對一些小事的選擇,只有在小事兒上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遇到大事兒時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笑來老師講,選擇能力并非天生,是后天的習得和鍛煉的結果,并且給出了練習方法:
1、面對任何一個選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拿出紙筆,開始羅列限制條件。
2、為每個條件的重要性打分,而后重新排序,可以是1-5分。
3、考慮每個條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沒必要。
4、30分鐘結果一目了然,但這沒完......
5、第二天再花30分鐘重新仔細過一遍,甚至可以重復很多次。
如此反復練習,選擇的能力會有所提升,人生就是很多道選擇題,只要在每次作出決定時選擇正確,那么我們的人生軌跡也會發生大逆轉。
雖然我之前錯過那么多做出選擇的機會,也沒有做好選擇的能力,但我知道現在并不晚,所以我依然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