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這本書使用了故事敘述的方法,把初中生的生活、學習作為主線,將解放前知識分子的境遇一一呈現,寫出了許多關于讀書寫作的知識。前半部分講述了樂華與大文在枚叔與王先生的幫助下總結了許多寫作知識,可以參考《文心》告訴我們讀書與寫作的那些事【上】。
后半部分在樂華進入鐵廠工作后,大文與錦華的故事也出現了危機,還好有慧修同學從中調停,慢慢的兩人冰釋前嫌,也算是圓滿結局。
在學業上,王先生又帶領大家學習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放在今天的社會中,對我們的學習又起到了哪些幫助?我的總結有限,愿意與大家一同分享。
“說什么”與“怎么說”
日常中我們寫一篇文章,無非是從“說什么”和“怎么說”入手。
“說什么”是內容,“怎么說”就是文章用什么方法或形式展現。
“怎么說”要處處圍繞著“說什么”開展。
比如:這篇文字主要是談讀書心得,記錄一些平時可以借鑒的方法,那就要力圖說的簡潔明白即可。再或者我想寫一篇關于自己在云南徒步的旅行文章,那就要不但把意思說明白,還要把當時的情景說的活現,讓當時的情景有感覺性,可以影響到閱讀的人。
“創作”與“題材”
該如何區分書中所說的習作、應用之作與創作呢?
打個比方,暑假時老師留的一項作業:作文。練習我們的寫作水平,記得那個時代都是一個假期寫8篇作文,我經常是開學前三天才開始奮筆疾書(此處偷笑),這就是習作。
參加工作后,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寫工作郵件,這就是應用之作。
現在自己偶爾會在夜深人靜孤枕難眠時,坐在幽暗臺燈下寫出買書不看是種病,這就是創作。
創作是一種創造,任何的摹仿抄襲,絕不配稱為創作,只有創作才是發揮自己天分的真成績。創作時要貴精不貴多,創作的首要先決條件是什么呢?那就是“題材”。
生活中,可創作的題材比比皆是,就看自己是否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選定了題材,還要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與題材有關的一切事物,時刻收集信息。最近在北京,有人看到共享單車被盜被毀,便就分析各種原因建議如何管理寫出自己的見解,這就是很好的貼近生活的題材。
關于讀書筆記
我以前一直認為讀書筆記就是單純的從段落中提取關鍵詞進行整合,用精簡的語言把問題說清楚就好了,現在從《文心》中明白了讀書筆記不僅僅體現在文字的提取總結。
哪些是有意義的讀書筆記呢?
·讀書心得
·總結規則
·獨到見解
讀書筆記不需要有過多的抒情、華麗的詞藻,最好用簡潔樸實的文字記錄。
合上《文心》這本書,總覺得還沒有讀透徹,原因可能是平時閱讀的都是外國作者關于讀書和寫作的書籍,反而對國內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尤其是用了故事講述的。無論如何,開始去總結書中有用的方法和規律總是好的,為自己又一次努力加油。
31@365
我是肥波教母。
一個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小女子,服務于外企6年的上班族,喜歡閱讀,喜歡分享,喜歡一切值得喜歡的事物。
讀完我的文章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