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朋友分享的是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前輩共同撰寫的《文心》。
這本書也是對我個人幫助頗大的一本好書,真心的強烈推薦!
《文心》整本書是用故事描述,全書三十二節涵蓋了修辭、語法、詞匯、小說、日記等一系列相關的語文知識。非常值得初期學習寫作請朋友們閱讀。
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還是要交代《文心》的兩位作者。
夏丏尊,十六歲時考取秀才,后入東京弘文學院,但由于經濟原因無奈輟學回國,任職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國文教師。任職期間與李叔同結為摯友,決心為教育事業貢獻一生。
抗日戰爭時期,夏丏尊被認定為“危險分子”,被日軍逮捕,由于性格剛強不屈,備受拷打,后經友人保釋得以出獄。
葉圣陶前輩,現代作家、教育家,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在序的品讀上,我個人喜歡朱自清的那一篇,可能是受《背影》的影響,總覺得自己呼的一下就變回了學生。序中有一句話說出了本書的要旨“這本《文心》不但指點方法,并且著重訓練,徒法不能自行,沒有訓練,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說”。
看到這句,正中下懷。豈不正適合我這樣訓練極少之人嗎?頓時信心滿滿,讀此書,必不枉費!
后來又得知在此書寫到三分之二時,兩位作者成了兒女親家。他們倆決定將本書送給孩子們做禮物。頓時覺得兩位前輩定是至善之人,時至今日,如此用心的禮物,對子女而言也是極寶貴的財富??!
讓我們跟隨著前輩的步伐,來一場修煉寫作之心的旅行吧……
九·一八事變前夕,周樂華、張大文兩人剛剛成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中午放學途中,兩人覺得國文(應該就是語文)難以理解。便商量著在家的時候由樂華的父親枚叔指導,學堂上認真跟著王先生學課。從一開始什么是作文、名詞的使用、到后來的文章寫作,既是有趣的故事又從中學到了寫作方法,真是高明的一部作品。
《文心》這本書寫于83年前,但其中有很多語句,對于現代學生或者是愛好寫作的人來說,也是受益匪淺:
你們在中學里就學,全要靠自己用功的了。因為教師流轉不定,無論哪一科,教師是不能負責到底的。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知。
如果你是學生,不論學的內容是什么,請不要過多的指望老師了。自己做好本分的功課,甚至將學習內容提前預習,上課時帶著問題學習,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對于寫作而言,并不是說我們參加了什么寫作班之后,因為天天要交作業,所以趕時間,好的不好的全都寫下來。其實,可以把寫文章看作吃飯睡覺一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時刻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定期整理,就不會出現“交作業”的概念了。
本書讀到一半,戰爭局勢日漸膠著,周樂華同學由于父親失業,暫時離開了學校,去鐵廠當學徒。我也將書中談及的很多寫作的經驗,大致羅列如下:
關于寫作,到底是先有題目還是先有內容?
答:應該先有內容,后有題目。應該先將心中所想所感寫出之后在設定題目,而不是遇見了題目在去編寫文章?,F在學校的作文就是給題目編文章,玩文字游戲而已。
好文章的三要素?
答:第一在文法上有無毛??;第二適當與否;第三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在這里,書中幾次提到書架上應常備詞源、詞典一類書籍。
讀書的目的?
答:旨在收得其內容意趣,否則只是文字游戲而已。
如何寫游記?
答:兩種方法。第一,平平板板的記錄下來,是“記敘”。第二,接觸的景物用自己的感覺表達,是“印象描寫”。
讀書的方法與書單?
答:亂讀書無益有害,除了日常工作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要力求經濟的讀法。至于書單嘛,賣個小關子,大家可以從第五節“小小書柜”中認真尋找。
寫文章的方法?(知、情、意)
答:文字是心的表現,可分三種: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書中列舉了抗日事件,可以有外交上、軍事上的辦法,這就是知的方面。在情和意上面,因為文字是宣傳品,可以用熱烈的情感激勵大眾,一起抗日。比如最近的“薩德”,許多文章就體現了知、情、意。
前半本書中還有關于修改、情感表達的闡述,故事中既能了解當時國人的生存狀態,也看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付出。
接下來中國又發生了什么事情,戰爭對學生有產生了哪些影響?還能有哪些寫作上的經驗?
請關注《文心》告訴我們關于讀書寫作的那些事【下】
29@365
我是肥波教母。
一個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小女子,服務于外企6年的上班族,喜歡閱讀,喜歡分享,喜歡一切值得喜歡的事物。
讀完我的文章有收獲,記得打賞、關注和點贊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