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DAY337
今天分享《梁漱溟先生講孔孟》——第三個態(tài)度“訥言敏行”下。
孔夫子經常講一句話,叫“巧言令色,鮮矣仁”,就是一個人如果說話的表情特別諂媚、特別豐富,辭令特別華麗,然后忽悠得特別厲害,這種人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的不多。
樊登老師就特別怕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所以他現在講的東西要很慎重,他要保證講的東西有出處,所以少說一點,多做一點,這很重要。
所以《論語》當中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個我們翻譯成一個成語,叫“言過其實”,或者你可以把它叫作“言過其行”,就是你說的比你做的要多得多,這是非常讓君子覺得丟臉的一件事。然后“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就是你為什么不說呢?我害怕我說了以后做不到。
所以葉曼先生說,人前做不到的事不說,人前說不得的事不做。
這大白話聽起來多舒服,人前做不到的事別說,別瞎吹,別承諾,“輕諾者必寡信”,人前說不得的事別做,凡是你在大家面前不能講的事,你最好就別做。
“訥言敏行”,你看他也是在當下,一個人少說話多做事,是不是就在做當下的事?他是不是也是不找?所以“找”這個字在這本書里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不找,努力做好當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