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這個問題,暫且不急著回答“是”或者“不是”。
也不想探討這部把亦舒原著改編得面目全非的劇改編得是好還是不好,雖然憑空造出一個原著中沒有的男主角的改編劇也比較少見,但畢竟我也沒看過原著,更不是亦舒書迷,亦舒的書我只看過一部《流金歲月》。
這部劇的出品方是對現代劇駕輕就熟的新麗,導演是拍過《中國式離婚》的沈嚴,編劇是寫過《辣媽正傳》的秦雯。演員就更不必說了,說不期待那是假話。
在回答這部劇拍的好不好這個問題前,先回答另一個問題:這部劇好看嗎?
好看。
非常套路的好看。
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目前一些較有存在感的影視公司,譬如前些年的唐人、近幾年的山影及正午,甚至是垃圾如歡瑞,都有粉絲,而新麗,拍的戲也還算可以吧,但居然沒見過什么粉絲?這是為什么呢?
?當然其他幾家公司除了拍戲之外也有藝人經紀,但我所說的粉絲不是明星的粉絲,而是實打實的影視公司的粉絲,很多情況下公司粉甚至跟明星粉立場是相反的。
?一個原因當然是新麗拍的戲以現代戲居多,現代戲不如古裝戲那么吸粉。
另一個原因是,新麗的戲,雖然常常也聒噪得很,但卻有種成年人的疏離感。這種疏離感,一方面源于成年人的情感本身不那么熱情奔放,另一方面卻在于,套路的劇情更加難以讓觀眾投入真情實感,或者說,觀眾看的時候也許愛看也許入戲,可是這種投入,是看劇過程中被某幾處劇情引發了些許共鳴,但卻如隔靴搔癢,劇情并沒有乘勝追擊一直擊中到內心深處,所以看完就完了。
是編劇功力不夠?
顯然不是。比如在前半生里,光看編劇對凌玲這個角色的塑造,步步為營沒有一句話多余的小三形象,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是因為編劇不想,或者說懶得乘勝追擊。
看過制片人黃瀾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寫這部劇的誕生經歷有多么不易,一切都源于對原著的喜愛(這個我們看看就好),中間提到:
“之前為了凝聚故事主線,設計小說中的閨蜜變情敵,但是要突破這樣的愛情障礙,有點難。”
于是我不禁陷入思考:為什么一定要設置閨蜜變情敵這樣的情節?我至少已經看過兩百部這類情節的影視劇了。
想來想去答案只能是:因為編劇覺得觀眾愛看。
小三婚變、閨蜜撕逼、高富帥愛上自強不息女主角是永恒的爆點。這部劇里多多少少都有。
原著中唐晶的男朋友和羅子君后來的老公是兩個人,為什么劇中非要合二為一?為什么羅子君自己遭遇過第三者,自己居然還成為第三者,非要跟對自己比親媽還親的閨蜜相戀十年的男朋友在一起?
這個邏輯真是看不懂。
?沒辦法,難道讓男主角二十集之后再出場?觀眾等不及——編劇不敢冒險。
那男主角應該以什么樣的身份出場?
女主最初被拋棄那么凄慘,急需一個人幫她出氣,也是讓觀眾跟著吐一口氣。帶著孩子一無是處的離婚婦女,剛離婚就有比前任還牛逼閃閃的人追求太不現實,只好讓他以閨蜜男友的身份出現。
??為了讓這段感情變得合理又不貶損男女主角的形象,編劇煞費苦心,讓女二一直不停地把男朋友把閨蜜那邊推。
?包括一開始羅子君令人反感的極端設定。硬要蹭男主角車的劇情簡直跟隔壁《逆襲之星途璀璨》里一樣無腦。
可是沒辦法,要鮮明地展現出女主的蛻變成長,這是這部劇最正能量的勵志包裝,所以開頭女主的沒教養,被閨蜜稱之為天真。實際上編劇根本無意探討家庭主婦的難做、女人在婚姻中的被動,那些最開始譴責女主是十指不沾陽春水、頤指氣使的貴婦,不能代表廣大家庭主婦的人,完全是自作多情。
是不是覺得男主的話總是那么有道理,自己也受益匪淺?是不是被激勵了,心里暗暗燃起了三分鐘熱血:我也要像女主這樣?
于是就忽略了把女主照顧得巨細無靡比親媽還親的閨蜜——現實中遇到的概率為0.01%,忽略了為女主保駕護航的人生導師、作為咨詢公司合伙人卻天天晃來晃去以拯救女主角為第一要務的男主角——現實中以女主角的條件能遇見并獲得其幫助甚至愛情的概率為0.01%。
劇中的女二號和男一號,是專為女主而生的守護神,既神通廣大,又對女主一心付出不求回報。女主角看似勵志的成長,實際上不過是他們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擺到女主角面前讓她二選一,而現實中的我們,多半只有一把鐵斧頭可選。
觀眾是健忘的,也是容易被打動的。后面的劇情煙火氣漸濃,大家也就忘了開頭有多么糟糕。女主某些小小的經歷接了地氣兒,大家也就忽略了人設上大大的不現實。
甚至包括許多我覺得三觀不正的地方,比如賀涵教羅子君簡歷作假,羅子君小小地拒絕了一下之后就照做了,然而因為她努力去學習那些假造的工作經歷,反而成為正面勵志典型。
?
?覺得有爭議嗎?那就對了。比如我跟A君,一聊起這劇必吵。
吵起來才有流量,而稍微帶點現實性質的題材,三觀是怎么辯都辯不明的,只會越辯越火。編劇一定是明白的。
不僅僅是劇本,包括這部劇的演員陣容,幾乎全是實力派,可是為什么要請這些演員?
袁泉演唐晶倒還算搭,但羅子君這個角色非馬伊琍不可嗎?吳越真的適合凌玲這個角色嗎?把這三個女人湊成一部戲難道真的是為了讓她們在一起聊各自遭遇的小三?
?就更別提陳道明了,這個角色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讓大家感慨,相比黃磊,這部劇里的陳道明才有點深夜食堂的味道?
?我想,之所以請他們,一定不是因為因他們與角色的契合度。
大部分新麗劇的豆瓣評分,都在7分左右徘徊。說它不好,似乎不太公平,給個高分吧,又總覺得哪里不對。?多了一分被套路的距離感,少了一種一看便知用了心投入了感情的精氣神兒。
這大概就是一個其實挺有才華的學生,原本可以寫篇劍走偏鋒的作文,入了閱卷老師的眼那就是滿分,不入眼也許就不及格,于是他選擇了穩妥的套路寫法,70分,OK。
?不過,套路玩到70分已經很難得了,何況還有天然一副財大氣粗人生導師模樣的靳東啊。
?PS:亦舒的書我只看過一本,卻印象深刻,時至今日我對那本書里的愛情毫無印象(甚至都記不得有沒有什么愛情),而只記得兩個女孩的友情。或許在閨蜜成為插刀代名詞、閨蜜撕逼成為影視劇潮流主題的今天,這種友情已經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