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德法官
漢德(1872.1.27-1961.8.18),美國著名中級法院法官,他的判決書是美國中級法院的法官中被引用最多的。
二、美國訴卡羅爾拖船公司案
1947年,“美國訴卡羅爾拖船公司案”簡介:
駁船 “Anna C”與其他船綁在一起,停泊在碼頭上。卡羅爾拖船公司為了拖走與Anna C 綁在一起的另一艘船,解開了繩索拖走了那艘船,但沒有重新把Anna C 綁好,致使其漂離海港,但卡羅爾拖船公司的人沒有發現。漂在海上的Anna C 與一艘油船相撞后損壞,油船主人也未發現,直至21小時后,Anna C 沉沒了,船上裝載的滿滿一船美國政府的面粉也泡了湯。于是,美國政府起訴卡羅爾拖船公司,賠償這艘駁船和整船面粉。
三、漢德公式
1、誰的責任
- 卡羅爾公司如果綁好Anna C,就不會出事
- Anna C不撞上油船也不會損壞
- 船上的人若及早發現,也不至于全船沉沒、面粉泡湯
2、船主為了避免船舶發生意外而產生損失、承擔責任,取決于三個因素:
- 這艘船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 這艘船發生意外的嚴重程度
- 為了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成本
當避免意外的成本<意外所造成的損失時,船主就該負有責任
3、漢德公式
- 只有Anna C的主人——美國政府知道自己的船上裝的是什么,因此美國政府負有責任,需要承擔相當一部分損失。
-
船主(美國政府)似乎沒做錯什么,但由于船上貨物夠值錢、潛在損失夠大,船主應該負有一定的“注意義務“,支付一定的“注意成本”,為避免潛在損失做適當的預防措施。
四、鄰居把墻打穿應該如何賠償
鄰居裝修把墻打穿了
1、 當預期損失不大時
鄰居負全部責任,把墻修補回來也就是幾千元;我無法預知鄰居的打墻行為
2、當預期損失足夠大時
- 如果我在墻上掛了一幅價值1億元的名畫
- 潛在的損失增加了上萬倍
- 打墻的鄰居不知道我的這個情況
- 按照“漢德公式”,畫的主人應該承擔責任
五、鐵路檢修工訴鐵路公司案
1972年,法律經濟學領軍人物,波斯納法官 運用“漢德公式”審理案件
鐵路工人鉆到火車下檢修火車,鐵路公司的人看見了,沒吭聲,火車突然開動,把來不及爬出來的工人的一條腿軋斷了。工人起訴鐵路公司,要求賠償300萬元。
理由一
鐵路公司的人看見工人鉆進火車底下卻不向總部匯報
——不成立。工人在火車站內對火車進行檢修,是很常見的情況,若每次都報告總部,避免意外的成本太高
理由二
鐵路公司的工作人員應該在火車開動前檢查每一輛車廂下有沒有工人在作業
——不成立。列車很長,檢查完一輪又要檢查第二輪,火車永遠不用開了
理由三
火車司機在開動列車前沒有鳴笛
——理由成立。火車司機開車前鳴一下笛的成本非常低,這一聲鳴笛所能避免的潛在損失可能是很高的
波斯納法官根據“漢德公式”,判受傷工人勝訴,獲得300多萬元賠償。
課堂小結
侵權法中,計算各當事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大小的公式,叫“漢德公式”,它的含義是:
在意外發生當中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只要避免意外的成本低于意外造成的損失,他就有責任,他就要為避免意外損失采取適當措施。
課后思考
1987年,一位女病人在長期接受醫院輸血后,患上了艾滋病。那一年,人類剛剛發現了艾滋病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或血液提供者是否應該承擔責任?為什么?
答:不需要承擔。以那時的醫學知識,醫院不知道艾滋病的存在,即使剛剛知道,也不知道如何防范,醫院避免意外的成本很高,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避免這種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