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陣子曾經的小伙伴找我玩,小伙伴覺得無聊,看著桌子上的書就問了要不要看看書。小伙伴說跟我說:不想看,好不容易出來,課本都懶得看。對這些沒有興趣。
老實說小伙伴的話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曾經也一樣,我覺得我上了二十幾年的學在學校看的書夠多了,看書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我對于書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教科書層面上,難懂、看一本書要看很久,我覺得我不會從那里得到些什么,我的生活不會因此改變,我覺得實踐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在傳統教育的霸屏下,這是很多人的想法。直到2017年4月,因為工作很多空閑,平時喜歡用手機逛各種新媒體,我開始喜歡新媒體的東西,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簡書,出于好奇我下載了簡書APP。
我發現上面有各種各樣的人在上面寫作,寫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學習方法。各種各樣的文章,好的、壞的、小白的、大咖的。
那時候簡書一哥是彭小六,關注了他。剛開始那段時間天天看他寫的文章,看他怎么從讀書筆記一直躍遷到簡書一哥,文章越來越好,我在他的文章中學到了很多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我想我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閱讀的,一直到現在,斷斷續續在看。
2
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 ? ??——錢鐘書
確實,閱讀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最便宜的增值方式。
為什么讀書很重要?
1.我們可以從書中學習到某個領域大牛是如何學習的。
比如彭小六的《讓未來現在就來》就寫了他每天是如何工作,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學習的。
向前人學習自我設計的方法,什么是自我設計呢?也就是說我怎么過每一天、我怎么做事情,我的目標、我的計劃是什么。看到優秀的人,你會有強烈的進取心,你會想要進步,你會有一種想成為他的沖動,進而促使你開始行動。
雖然看幾本并不能一下子改變你很多,但是人的改變是慢慢積累的過程。但哪怕是能給你一點啟示、一點感悟都是值得的。
2.讀書能讓你學會思考。
學習是反人類的,人是都惰性的。我們讀了二十幾年的書,很多人直到大學都還沒有學會思考,高考志愿不懂填什么,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包括我自己,家里人想讓我教書,于是我填了師范院校。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這樣,我只知道這樣他們會高興,我沒有思考我以后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我沒有分析過我所報的專業的就業前景,我甚至對它一無所知卻還是盲目地選了。
閱讀是一個思考的過程,當你的眼睛從紙上掃視而過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不自覺的思考。看你看到書中的觀點跟你的認知有沖突的時候,你也會思考,為什么會這樣,我是不是錯了。
漸漸地你就有了批判性思維,為什么很多人會誤入傳銷,就是不會思考,沒有批判性思維,不會站在事情的對立面思考,腦子一味地順從別人。
3.一本書特別是經典的書籍匯聚了作者的思想、研究、以往的經驗。你可以看到生活中的誤區,你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因為那些彎路別人已經走過了。
4.提升縱向思考能力
和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流是橫向社交。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社交活動,幾乎都是橫向社交。在這種社交中往往無法深化自己的思想,緊緊停留在隨意聊天的層面上,缺乏深度。
人要咀嚼通過讀書獲得的信息和思想,重新構建自己的思想,這一活動能夠縱深地培養每個人的思想深度。
不管怎么樣,閱讀是你提升個人價值最便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