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清華南都的一篇文章,《好的思維方式可以改善你的情商與能力》,這篇文章里介紹了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方式,摒棄行為中的散漫和隨意,以最終的結果為目標產生行為。
在生活中有所成的或者能達到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峰的人類應該都是這種思維方式,在放縱情感與欲望前我也是這樣的,但是在四年的大學生活里我漸漸發現我變成了一個讓情緒帶著我生活的人,在生活中也經常感覺自己是一個loser。我并沒有認真想過我以后會做什么,所謂走一步看一步,這種想法往往帶著很強的自我懷疑性。
汪國真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注定風雨兼程。現在的情況是,我根本不敢去選擇遠方,我懷疑自己的能力,人也怠惰了下來。做不到就自我妥協就放棄,聽起來就像是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故事。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說過,不要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在自己生活中過的失敗的我,也常常思考別人的事,憂愁別人的煩惱。管不好自己的事情,任情緒隨意控制自己的行為,是自己一直以來最大的失敗。
委屈和辛苦是要受的,為了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結果,這些都不算什么。
道理都懂,做起來很難,但是和連續的期望和失敗比起來,至少要自己做成一件事情,有些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