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上有一條推送,題目是《我們深愛的兒女,他們愛我們嗎?》,好奇家長一輩人為什么有這樣的疑問,作者指出獨生子女的過錯,指出他們這代人正在經受獨生子女帶來的傷害,同時列舉了很多例子,比如假期去看孩子,孩子卻和朋友去了外地旅游,把他們留在陌生城市。
? ? 作為獨生子女,我們的確在有些方面的確不夠懂事,不夠周到。而我們從小卻擁有著來自家庭接踵而來滔滔不絕的愛,被所有全部的愛包圍,幸福的事情,好的東西都一個人占著,享受著最完整的愛。
? ? 可是你知道被寵著疼著的另一面是什么呢?過度的關注可能讓我們失去自由,也可能溫水煮青蛙,失去拼搏的野性。一個人獨處,一個人在家等待家人回來是很多獨生子女的童年記憶吧?我們可能自私過,孤僻過,叛逆過,個性張揚過。極端的幸福和極端的孤獨同時環繞著我們,我們是幸運的,但能不能說某些方面也是不幸的?
? ? 寫到這我也想舉一個例子。大學開學,爸媽送我到學校,看到新的環境新的面孔我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在另一所城市,終于可以享受成年人的自由了。天很熱,爸媽急急忙忙問好了情況,一個排隊交學費,一個領軍訓迷彩服,拗不過他們,只好站在原地看著行李,看著他們匆匆的背影,我又不知所措又不是滋味,這時候一位學長眼神充滿鄙夷地對我說,學妹,要自立啊。那時候心里的防線忽然塌了,第一次父母的愛讓我竟然無地自容。
? ? 過了很久都在想這個問題,我可以理解父母想要幫助我做好一切的心情,也理解父母的愛,理解我一天天變得獨立,操了二十年的心,突然離開家留他們兩個人在又大又安靜的房子里面面相覷的心情。
? ? 同時我,也想替所有這一代的獨生子女說,我們也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長輩的那一輩,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照顧,是我們可能好好經營幾段幾年的友情愛情所不及的。20歲的年紀,我們想少一些過度關注,多一些空間,看看外面的世界,旅游,攝影,去闖,碰壁,去淋雨,我們也不想滿足于做溫室里的花朵,也想哪怕做一顆堅韌不拔的草,在風中搖曳。
? ? 我們的確有愧于父母,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伴他們,任性和自我也傷害過他們,但是我們也愛父母,怎么會不愛呢?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家一個避風港,給我們溫暖,給了我們跳動的心臟,給我們看世界的眼睛,給我們明媚的笑容。我們根本報答不完,只能希望時間慢一點,久一點,他們參與我們的成長,我們陪伴他們的老去,用愛撫平他們的皺紋,觸摸他們的白發,直到很遠很遠的以后。
? ? 最后,我想說,希望大家看到一個獨生子女的自白。對90后獨生子女能有更寬容客觀的理解。這樣才是文字的意義所在。
(本文版權歸作者虞島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