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名字第一次聽大概是初中,只知道他是文藝青年最愛掛在嘴邊的名詞之一。
高中時周邊特立獨行的同學都在看,而我記得當時有位同學的桌子就放了一本林少華版本的《海邊的卡夫卡》,當時我想,這是一本看似蠻深奧的書,卡夫卡哎!
周邊太多對村上的贊譽與軼事描述,光各類型的書評無意都能瞥見不少,更何況每年的諾貝爾陪跑話題就夠熱鬧。不定期的新書又都能引起文藝青年一陣吆喝。
我總是錯位的做一些事情,沒有在青春期拿起他的任何一本。
去年第一次看村上最經典作品之一《挪威的森林》
按龜速今日將《海邊的卡夫卡》看完。
總覺得要說點啥
故事三條主線打開,奇幻又看似無關聯的蒙太奇式故事分別緊密上演。
15歲世界最堅強的少年與相伴的內心烏鴉少年離家出走
一樁久遠的幾乎不被人所知的歷史塵埃事故
60多歲的憨厚,腦袋不好使的老伯與閑雜青年的探尋之路
俄狄浦斯的亂倫咒語,讓我迷惑又緊張不已;伴著出色的安靜景物的描寫和大段的隱喻剖析,又讓我墜入特別波動的心境。
我一邊看一邊感嘆村上的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錯綜復雜又清晰明了的線索,細膩而敏感的情感心理描述,存在主義與自我潛意識的透徹分析,還有各種平凡而細致的生活場景。
太多太多我喜歡的細節。
尤其喜歡在森林的章節,看似安靜又似乎危險四面埋伏的神秘林間,兩個時空穿插。與靜謐與自然相處,仿若我也置身其中,那些感覺全部都窺見式曾體驗過。
人的孤獨感和被被拋棄感總揮之不去。
被母親拋棄的少年,在極力探索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道路上,終于原諒了母親,而這個釋懷像千與千尋的走出迷幻之城一樣,一定要出來不能回頭,回頭就萬劫不復,他出來了。
好像沒有任何變化,不是的,他確實走出來了,時間恢復了,4:16 分,臉上開始會顯現笑容,決定回東京繼續學業。他還不懂活著的意義,但內心的烏鴉少年告訴他:
一覺醒來時,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我想這個大概是很不錯的一個結局吧,
一切消融與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