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看小說了,《海邊的卡夫卡》是我很早之前開始看了。不過由于看的糊里糊涂的,沒有堅持看下去。大概一周前,我在坐地鐵時無聊,于是打開電子書,一眼看到了這部小說。于是再次嘗試的重新看了下去。每次上班、下班,在擁擠的地鐵上,就這樣每天看著。昨天下班回到家,一想今天是周末,于是提起興趣,打開電子書,坐在床上繼續看了下去。于是一發不可收拾,看到了深夜,終于把這部小說給看完了。
這部小說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奇數章節讀的時候是以名叫田村卡夫卡的一個15歲少年為主線寫的,為了逃脫父親的管制,乘車來到了四國高松市。在這個城市中,第一個認識的朋友是叫櫻花的女孩,他們是在來高松的大巴車上認識的。其后在甲村圖書館認識了管理員大島和館長佐伯。偶數章節是以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中田為主線寫的。中田小時候在一次集體活動中,在野外意外失去知覺,后來其他孩子都醒了過來,但是唯獨中田沒有,等中田醒來后,他自己失去了讀寫能力,不過卻可以跟貓進行溝通。
田村卡夫卡小時候不知什么緣故,自己的親生母親帶著他的姐姐離開了,從此失去了母愛。父親是一個比較嚴厲的人,所以他跟父親從小關系不好,直到最后父親死后,他都沒有任何的悲傷,父親曾給他詛咒,他會弒父、與母親、姐姐進行交合。這也算是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所在吧。小說中時不時會出現叫烏鴉的少年跟田村卡夫卡對話,其實卡夫卡的含義就是“烏鴉”的意思,也就是說其實小說中叫烏鴉的少年就是田村卡夫卡內心的自己而已。他在他內心的呼喚下離家出走,來到了高松市,在高松市,他有一天晚上在神社突然昏倒,醒來后渾身是血,其實他與中田隔空殺了自己的父親。他醒來后,由于恐慌,在櫻花的幫助下,他安全度過了那個晚上。那天晚上,在櫻花的幫助下,他體驗了第一次性的沖動,而后在大島的幫助下,成為了甲村圖書館的一員。之后,他與原本是他在母親的佐伯在夢中和現實中做了兩次的交合,完成了與母親交合的詛咒。之后為了躲避警察的搜查,他第二次去了森林中居住。在這里,他在夢中又奸污了假象中的姐姐櫻花,不過這不算是真實的奸污吧。不過小說從頭到尾都沒有交代櫻花的真實身份,可能也算是最后終究破除了這個詛咒吧,沒有出現與姐姐交合的詛咒吧,也算是對主人公與讀者的一點安慰吧。
另外一邊,中田在為雇主招貓時,在一個叫瓊尼.沃克的引誘下,他由于不能容忍瓊尼.沃克殺死一個個的小貓,吃了小貓的心臟,還用小貓的靈魂做什么笛子,他于是激動之下,拿起刀殺死了瓊尼.沃克。后來他本想去自首,但是由于警察聽著中田的訴說太荒誕,于是就沒理他,讓他離開了。可能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吧,中田也離開了東京中野區到了高松,路上有星野君的幫忙。他來到東京找一個叫“入口石”的石頭……
其實回想整個小說,雖然田村卡夫卡跟中田沒有見過面,但是田村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幫助田村卡夫卡成長。中田殺了瓊尼.沃克,其實是田村卡夫卡的父親所喬裝,幫助田村卡夫卡完成了弒父的詛咒。弒父只是開始,到了高松市,中田找到了“入口石”,并打開了入口石,在此同時,田村進入森林,去了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15歲的佐伯。而在此時,佐伯與中田在甲村圖書館見了面,原來兩個人都是只有一半影子的人,之后兩人相繼死去。佐伯死后,中田按照佐伯的意愿完成了燒書——也就是銷毀記憶的任務。隨后中田睡著后永久的不能醒來了。中田死前只剩下了關閉“入口石”的任務沒有完成,這個任務毫無疑問的落在了跟他一起的星野君的頭上。田村卡夫卡在“世外桃源內”先遇到了與他毫不相識的15歲的佐伯,而后又遇到已經去世的現在的佐伯。在佐伯的勸說下,田村卡夫卡決定離開這“世外桃源”回到了現實中。與此同時,星野在一個貓的指示下(其實我認為黑貓冥冥之中就是死去的中田派來的)成功的關閉了“入口石”。最終,田村卡夫卡決定返回東京,完成學業,回到正確的人生軌道上。
回想整個小說,用了許多玄幻作為隱喻。在小說中田村卡夫卡是一個被拯救的對象,他是一個快步入歧途的孩子,沒有母愛,父親有對他那么的冷漠,他離開東京時,說東京沒有他想留下的理由,他想逃離這里。中田和佐伯都是兩個只有一半影子的人,他們的記憶力都特別的差。中田作為一個童年悲劇的人物,他可以與貓對話,其實在我開來,那些貓其實就是一個個自由的童年的小孩,而田村父親喬裝的殺貓的瓊尼.沃克就是剝奪自由的家長或者日本那些控制人們思想的軍國主義者。中田殺了瓊尼.沃克,拯救了貓,也拯救了田村卡夫卡。田村來到高松后,打開關閉“入口石”也在幫助了田村的成長,佐伯死了,中田也死了,也就意味著詛咒的破滅,幫助了15歲的田村卡夫卡拜托了詛咒的束縛。田村卡夫卡在高松的經歷中,雖然飽受詛咒的折磨,但是同時他也在成長,他最終終于成為了最堅強的15歲的少年。
其實我覺得,在日本那樣的國家,男尊女卑,保留許多的從古代中國傳過去的封建愚昧的思想。這些思想時時刻刻的禁錮著日本人民。日本人民渴望自由,就像小說中的田村卡夫卡一樣。我記得村上村樹的另一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也反映了一種愚忠的思想。《挪威的森林》中,女主人公是直子,她的叔叔不知何故自殺,姐姐在18歲時,也跟隨她的叔叔那樣自殺了。當時直子的男朋友木月,可能是為了替直子完成了自殺。然而木月死后,直子卻心里更加的愧疚。直子與渡邊的相遇,本來直子對渡邊君有意,渡邊也喜歡直子,兩人本來情投意合,但是直子卻心里總是保留著對木月的那種“忠誠”,直子一會兒內心堅強,想活出自己,一會兒有被對木月的愧疚所打倒。就這樣一會兒對渡邊熱情,一會兒又回避渡邊,最終在渡邊已經準備好與直子一起生活的時候,直子卻莫名的自殺了,可能她最終還是被“忠誠所打倒了”。在我看來,這就是思想的禁錮,如同《海邊的卡夫卡》中瓊尼.沃克對貓的靈魂的禁錮一樣。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像那些騙東西、騙錢的騙子不是最可惡的。真正可惡的是那些洗腦的人,比如傳銷、邪教,他們改變人們的思想,控制人們的靈魂,使許多人在一步步走上歧途的同時,卻始終絲毫不能有所意識,這是最可怕的。靈魂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對一個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靈魂、思想都被別人控制,那作為一個人與行身走肉有何區別。祝愿所有的人,能提高警惕,避免被“偷走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