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心中竟一陣酸楚,在這個思辨的年代我不該以偏概全,見仁見智,惟愿諸君用經歷去感受吧。
1
朋友乙家道殷實,孩子從小學習優異,一路過關斬將,最后出國深造,這樣的家庭一直是我們圈子里教育孩子的榜樣,春節閑暇時,登門拜望,偌大的房子,冷清的兩人,與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對照鮮明,客廳桌上特意為過節準備的食品可謂琳瑯,但完好的包裝說明一定沒有孩子來過,寒暄間,朋友的一聲嘆息,驗證了我的猜測,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隱忍之痛,使朋友更不愿出門看別人的子孫繞膝,連水餃都沒了包的沖動,朋友苦笑著問我:“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讓我們更加孤獨嗎?”我無語,有的傷痛是隱藏在自己心底的,別人不能冒然安慰。
是的,我們從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為孩子規劃人生,只盼ta將來能越飛越高,殊不知,孩子飛的越高就離得我們越遠,終有一日,我們手中的線會斷的,能否飄回,終不是放飛人能控制了的。
2
路人甲的孩子很叛逆,初中時的成績就一目了然,于是各種家教,各種班,能想到的,能做到的,無所不用其極,夫妻二人不是接送就是陪讀,初中到高中的課程他們夫妻二人都融會貫通了一遍,但孩子仍舊一臉茫然,如抗戰般的七年過去了,孩子只考上了一個未入流的大學。按說升學宴上該展愁眉了吧,路人甲的一句感嘆,一下子將我們都涼了半截,下一步的工作咋辦?
是呀,考學愁,工作愁,房子愁,什么時候是個結束?什么時候才有盼頭?在場人都感同身受,一個智者曾說過一句話:孩子都是來討債的。盡管悲涼但也不無道理。
3
鄰居丙,貌似六十年代出生,靠當兵落實了工作,靠分配擁有了住房,靠關系安排了子女,共和國所有的光輝他都沐浴過,唯一一個遺憾,就是沒有抱上孫子,放開二胎的春風著實讓老兩口興奮了一把,大有曙光在前之勢,可是,世間之事長難遂人愿,兒子和兒媳意見驚人的一致,堅決不要,視死如歸的決絕,任憑親朋好友輪番上陣,小兩口兀自巋然不動,到最后父子側目,婆媳不合。
前幾日,晨練偶遇,見此君的背竟有點駝了,未經打理的華發凌亂的飄著,抑郁的心情竟這般無情的催人老。是傳宗接代的老觀念害了他?還是不肖的子孫害了他?生活有時就是這么會開玩笑,給了你這個,就不會再給你那個!
4
天下的父母沒有為了回報而付出的,但好像全天下的孩子都不大領情,說多了,煩!做多了,煩!父母在孩子面前沒了威風,沒了脾氣,我們總想給予子女更好的,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哪怕我們傾其所有,是否我們的家庭教育步入了誤區?還是我們的固有觀念應該盡早摒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子女終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拳拳之心,不知他們能否體會?但愿這種折磨別再輪回。
一個人之所以苦悶是因為得不到,得不到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渴求的太多,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如果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天也不會塌下來。
讓孩子主宰自己吧,他(她)可能不會長成我們理想的樣子,但也未必會長成讓我們失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