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指中原政權和文明首次南遷,由西晉京師洛陽南渡至建康(今南京)。西晉晉懷帝、晉愍帝時期中原地區大規模戰爭不斷,內徙的周邊部族相繼建立君主制政權,強大起來威脅到西晉政權,并最終釀成永嘉之禍,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后西晉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稱東晉。中原漢族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
“衣冠”,晉時士族峨冠博帶,風度翩翩,衣冠楚楚,相對于普通人蓬頭短襖。因普通人家無力負擔搬遷費用,隨晉室南遷的盡是巨家大戶,官宦士紳,故有“衣冠南渡”之謂。又有說法云“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
晉朝首都遷至江東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稱東晉,這是古代中國都城遷至江南的開始。
——摘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A3%E5%86%A0%E5%8D%97%E6%B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