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就像一個打谷的過程,能幫助你從粗糠中過濾出真正營養的谷核,這是一個篩選的過程,也是對書進行測評,告訴自己選“對”的書。
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書本身有無價值,二是是否適合自己。在當今信息過載的世界,重要的不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對信息的篩選能力,畢竟最最稀缺和寶貴的是時間,時間是比金錢更昂貴的閱讀成本。快速閱讀本質也是為了節約時間。
凡事皆有方法,如果做得不好不對,那就是方法的問題,當然自己本身的態度也很重要。讀書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對知識和書本的迷信,“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時破除對書本的畏懼感。開卷有益,只有不斷跨越一座又一座的知識高山,才會有柳暗花明的綺麗。
破除對書的敬畏感,原則有三。好的作品整體感強,邏輯清晰連貫,壞的作品前后矛盾,文風拖沓,有時書讀不進去可能也是選錯了書,這也是為什么一定要讀好書,讀經典作品的緣故。壞書只會腐蝕你的靈魂并且浪費生命。對增進知識和改善認知毫無益處。
有的書可能曾今很經典,但是時過境遷思想已經完全過時,這時候也沒有必要去精讀了。
速讀是精讀的前一步。速讀的原理是單位時間內更能捉住要點去看,而不是單位時間內看的字更多,相反它可能是單位時間內看得更少。當然,并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速讀讀,要因書而異。
讀書前的準備工作,不是工具書,而是你的問題。你想從這本書獲得什么結論,本書能解決你的什么困惑?帶著問題去讀書更能發現讀書的樂趣所在。提出一個好問題永遠比給出一個好答案更重要。
最有效的讀書的方法是讀三遍,從大往小看。第一遍篩選測評,可以借助書評和口碑;第二遍,透視一本書,用快進的方式文章的結構與規劃,整體脈絡及作者的意圖。這屬于閱讀中的分析閱讀;第三遍,選擇精彩的片段沉浸式閱讀。
那么該如何選書?
首先要注意書的分類,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其次,搞清楚自己閱讀的目的,是為獲得資訊還是為增強理解力。“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這也是問什么好書同樣需要挑選的原因。
第三,在閱讀一本書時,一定先看書名,如果有序就先看序,一定不要錯過目錄頁,如果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然后可以挑幾個跟主題相關的篇章來讀,最后一步,把書打開,瀏覽翻閱,后記不要錯過。有時宣傳文案也要讀一讀。經過這樣粗淺的略讀對文章有基礎的印象,同時第一次閱讀遇到有難度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保持一定的閱讀速度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正如在高速路上開車,如果開得太慢反而會走神瞌睡,只有保持高速行駛才能令精神高度集中,讀書也一樣。
所謂的閱讀速度就是,不只是要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樣的速度是最恰當的。同時,讀書時也要有懷疑精神,不能被書評和作者牽著鼻子走,這更加要求讀者要以一種認真和謹慎的態度去讀書選書。
速讀考驗的是一個人抓取信息的能力。經過了第一次粗淺閱讀,也即測評和預判,第二步是快進式技巧。關鍵詞,抓取主旨詞,主旨句,找出論述,同時暫緩評論。關于如何公正地評判一本書,將在明日繼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