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總感覺工作上頹靡的厲害,做什么都提不起太大的勁兒。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間斷性的時光。我總認為自己天生自帶拖延體,特別是遇到麻煩的時候總覺得十二分動力也推不動緩慢的身軀和運轉慢下來的大腦。說到這些大抵又是腦中思路擁堵不明晰了起來。
看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其間感觸很深,也頗為動容。影片結束了以后給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大到自己難以想象。我突然想到:心不知所起,孤注一擲,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只是《牡丹亭》中是講的“情”中的愛情。而我看完電影后的感受總結為以下幾點:
1、缺乏關愛的童年松子為了贏得父母的關注特別是父親對她的關注,她用一個鬼臉逗笑父親的同時也深深封鎖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我需求的體驗。
2、成年后工作上作為有才藝的老師因為想靠自己一己之力顧各方周全而最終遭致誤會毀了前程。說明從小與父親家人的相處方式在他工作后依然潛移默化影響到她遇事對人都存在一味的想要盡力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忘記自我需求。
3、情感上的松子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性格身份迥異的男子,然而無論是哪一種男人,在每一份情感中她都竭盡所能的去付出去愛的忘記了自己,然而,每一個男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最終都拋棄了她。她在每一份情感中的付出都希望能得到對方的愛,也把每一份感情都當作是真愛而不疑其他。卻往往忽略了她自己內心真實感受和需求而被別人輕易的就可以去傷害。
然而,也正因為她自己相信這些愛都是可以恒久遠的,反而再一次又一次被傷害后依然堅挺頑強的活著,我想換做任何一個女子但凡如此定是不再相信愛情了吧。更甚者幫助她在監獄里支撐著她一天有一天整整8年的時間能夠積極的去面對去懷著希望過好每一天。如果說真是有助益之處便是她一直一直追尋著被愛的腳步一次又一次不曾忘記的信念。
4、真正壓垮松子的是她愛著的爸爸和她愛恨著的妹妹去世以后家人的不理解和誤會,在她實在無力支撐下去的時候她找到家人卻被拒絕在了門外,那一刻應該是心如死灰,開始終日逃避現實生活,相當于已經心死。真正的心死才讓她不顧一切的肥胖到變形。
5、最后一刻的松子又向死而生的和以往的自己終于能和解,卻最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死于棍棒之下,或許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結局呢。她若真的走出這段陰影想必又何嘗不會是人生不幸的一種循環呢?
從我的角度可能更多的是看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一個孩子如果不是自己有所覺察很難看到深層的家庭影響自我,在日后自己的人生道路中無論何種選擇都不自知的帶著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有人說,選擇,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我認為一個人的選擇又兼帶著50%的已被固定的模式,僅存50%來自于你的更多自我的判斷。因為多多少少都未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
松子的一生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可能遇到的某一個階段,只是在于我們心的選擇,積極或者頹靡全在一念之間。就像此刻,我想著頭腦中一片亂糟糟的工作。極力想要立馬出現成效,越是迫切需要反而越是拖延了。這種感受實在不好。
亂糟糟寫了一通,毫無頭緒的發了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