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一位老人去世了,享年88歲,想來也算是壽終正寢的喜喪了。享年,中國詞語博大精深,這個詞語很是恰當(dāng)啊,生來為人,得以享用的壽命期限。
這位老人是我姑姥姥的老伴兒,對這個老人幾乎沒有特別的印象了,只記得他在燒火,姑姥姥給我炸糖丸子吃。也是因為小時候得吃的東西比較少,姑姥姥的糖丸子味道真的念念不忘,還有姑姥姥釀的豆瓣醬,蘸小蔥吃真的是極佳口味。心疼我的姑姥姥,在87歲的高齡失去陪伴60多年的老伴兒,這將是何種悲痛。
一方面是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人離開,另一方面是自己生命的不斷風(fēng)化,幾乎可以預(yù)計自己生命在未來幾年內(nèi)消失。我不敢想象終有一天我將怎么面對這種殘酷,心生如果可以我寧愿自己先走。
中國想賴忌談生死,孔老夫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誠然把得以享生的年限認(rèn)真度過,此生應(yīng)該算是無悔了。可是死亡,終究是我們需要面對的。
2017年大熱的電影《Coco》看得很多人熱淚盈眶,原來覺得過年時候家里擺著過世老人的黑白照片很是迷信,看完電影后我認(rèn)真評估了擺上照片的價值,我們需要儀式感,思念過世的親人需要這么一個儀式。更為重要的是看到他們的面龐,我們心里還有關(guān)于他們的記憶。我們的記憶猶在,他們在亡靈世界里就還存在。公公說,人不過是活3代,3代以后就差不多是徹底消失了。和影片中所說的終極死亡類似吧。絕大部分的我們不是名人偉人,我們也不圖萬世不朽,但是被自己所愛的人藏在心里溫柔的懷念,這是每個人并不算奢侈的渴求吧?總有一天自己所愛的人也都不在人世了,人世就愛咋地咋地吧,我們再在亡靈世界相遇吧,講講我不在時候發(fā)生的故事。這樣想想,死亡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了,呵呵。
蔡康永在一期奇葩說里講到生死觀很是贊嘆,那期辯題是“要不要鼓勵疾病終末期的朋友繼續(xù)堅持撐下去”。他提到自己一個朋友提前錄制好的“生命謝幕式”,她說我的追悼會要開心一些,人生不過是個party,我們有緣聚在同一場party上,但是現(xiàn)在我有事先走了,你們好好玩,音樂繼續(xù)舞蹈繼續(xù),不要因為我的先行告別就搞的氣氛壓抑,那搞得我太不好意思了??涤栏缈拗χf她真是太酷了,對不起老娘先走了,確實是太酷了。
希望五六十年以后,自己有足夠的達(dá)觀和幸??梢詫ξ疑黳arty里的參與者說這句話,這算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吧?美劇《this is us 》爺爺感嘆,人這一生出生時和去世時都有愛自己的人在身邊,那么這一生就是值得度過的了。這便理解了為什么千萬里請你一定要回去看望我最后一眼,請你在我消失前記得我,不過對不起,這個party老娘要先走了。
附高曉松:
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
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
即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
它變成了暗物質(zhì)
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
它依然在影響著我的軌跡
你的出現(xiàn)永遠(yuǎn)改變著我的星軌
無論
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