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星
近日,95后女孩小麗(化名)走紅。
她花10年積蓄買房,沒錢裝修就搬進來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
小莉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貧困家庭。她14歲開始在戶外工作。
賣衣服、洗碗、進廠、開花店……
經(jīng)歷了無家可歸的日子,遭遇感情背叛,她決心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雖然沒有錢裝修,每月還有3000的房貸,但小麗還是很滿意的。她說:
“雖是簡陋的房間,只有安心。”
“房子不會離開我。我的余生都會和自己待在一起。我住在自己的家里。我非常自信和安全。”
作家劉彤說:
“任何事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管是感情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就是驚喜。”
人生在世,越往后越明白:
成年人的安全感是給自己的。
? ? ? ? ? ? ? ? ? ? ? ? ? ? 01
? ? ? ? ? 經(jīng)濟獨立是一個人最大的信心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話:“錢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人不再心慌,讓人自信。”
成年人的安全大多與金錢有關。
但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擁有很多錢;
但即使你一無所有,你仍然有能力賺錢。
在電影《愛情先生》中,辛芷蕾飾演了一個叫顧瑤的女人。
她為了艾在美國結婚7年,但她最信任的丈夫卻有婚外情。
兩人分開后,顧瑤覺得很委屈。她傷心地說:
“當我為你做全職太太的時候,我不應該放棄一切,相信你。”
答案很冷漠:
“我養(yǎng)了你這么多年,我賺錢的時候你在做什么?”
所有依賴他人的幸福都是有風險的。一個人只有在經(jīng)濟上獨立了,才能站出來和別人談條件。
楊瀾曾經(jīng)說過:
“女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擁有自己的經(jīng)濟獨立,不依賴父母,不依賴男人,為自己想要的而奮斗。”
有了賺錢的能力,就有了靠自己活下去的信心,自然也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
下雨天與其等著別人送傘,不如在包里放一把傘;與其等人來接你回家,不如自己隨時開車。
一個人只有在經(jīng)濟上獨立了,才有信心去面對這個世界。
? ? ? ? ? ? ? ? ? ? ? ? ? ? ? ? 02
? ? ? ? ? ? ? 精神獨立是人生最好的責任
宮崎駿的《魔女的快遞》里有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不要過分依賴任何人,因為當你在黑暗中掙扎時,連你的影子都會離開你。
我們似乎與很多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當我們真正做出決定時,往往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
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曾被他稱為“鄉(xiāng)下包子”。
從小接受傳統(tǒng)禮儀教育的張幼儀,在徐家謹慎,聽從丈夫的話,凡事以丈夫的意愿為先。
但越是順從的張幼儀,徐志摩越是反感。
為了追求新的情人,許志摩無情地在異國他鄉(xiāng)提出離婚,甚至要她毀掉孩子。
福無雙來,禍不單來。
離婚后,張幼儀一邊撫養(yǎng)孩子,一邊撫養(yǎng)孩子,可惜小兒子不到3歲就病逝了。
極度的痛苦重塑了張幼儀的人生。
“不管發(fā)生什么,我不依賴任何人,而是自己站起來。”
心碎的她一邊在德國工作一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
回國后,他輾轉多地,最終定居上海,任教于蘇州大學。
后來,他擔任了一家服裝公司的總經(jīng)理。改良的中國女裝設計在上海風靡一時。
后來,她被上海婦女銀行聘為副行長,成為金融界的傳奇女性。
張幼儀的人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后”兩個階段,從無所畏懼到無所畏懼。
改變的代價是昂貴的,但這個痛苦的過程也讓她成為了一個精神上獨立的人。
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她的人生,也贏得了徐志摩的尊重:
“我認為她懦弱、無知、脆弱,缺乏任何女性魅力。
然而,當我離開她時,她活得更漂亮,賺到了錢。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將受到整個中國社會的稱贊。”
人生一直都是靠自己過的。
一個精神獨立的人,不會盲目的依賴或跟隨,永遠不會為了討好對方而迷失自己。
只有在精神和思想上完全獨立、勢均力敵的人,才能在親密關系中保持平等的姿態(tài)。
只有精神獨立了,靈魂才能正直。
? ? ? ? ? ? ? ? ? ? ? ? ? ? ? 03
? ? ? ? ? ? ? 擁抱不確定性才是真正的主人
對安全最大的誤解,就是渴望有一定的生活。
人類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生活。
事情不會因為我們有安全感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我們沒有安全感而變得更糟。
事物的發(fā)展只取決于我們采取了什么行動。
今日頭條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最初是從確定中尋求安全感。
就像他作為程序員的工作一樣:只要沒有bug,代碼永遠不會背叛你。
在從程序員轉變?yōu)镃EO的過程中,這種思維方式一度讓張一鳴非常痛苦。
因為每一個決定都源于不確定性,所以 CEO 是焦慮的最終承擔者。
直到后來張一鳴才意識到: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普遍的分布,所以你只需做出最好的決定。”
擁抱不確定性,張一鳴真正從程序員轉變?yōu)镃EO。
普通人會追求100%的結果,而高手會追求概率的優(yōu)勢。
《少有人走的路》說:
生活中唯一的安全感來自于充分體驗生活的不安全感。
你越追求安全感,你想象的就越不穩(wěn)定;
相反,那些接受不確定性的人往往更接近成功。
范登老師說,歷史上最好的反脆弱是孔子:
國家有道,則為官;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道家,它可以被設想。
可以當官,為國家做貢獻;你也可以回家當老師,在國家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影響身邊的學生。
這種進退的狀態(tài)是基于孔子對不確定性的接受。
當你能接受不確定性時,你就能接受失敗。
您的安全邊界越寬,您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冷靜,也就越容易處理緊急情況。
你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越強,你就越有安全感。
? ? ? ? ? ? ? ? ? ? ? ? ? ? ? 04
? ? ? ? ? ? ? ? 真正的安全感是我自己給的
張小賢說:
“只有當你認識到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事實時,你才會明白安全是永遠無法從外面尋求的,它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世界。
這是你內心世界的平靜。”
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們的安全感本質上都來自于我們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足夠的賺錢能力,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愿我們都有獨立的思想,真正學會取悅自己;
愿我們都冷靜地面對不確定性,擁抱更廣闊的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把安全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