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特幣大漲,但其他加密貨幣遠沒跟上漲幅,所以很多沒有持有比特幣的散戶覺得很痛苦。畢竟看著別人賺錢,跟自己虧錢一樣難受。已經開始有聲音說,本輪牛市不會引來山寨幣的季節,如果ETH,XRP,EOS這些市值靠前的幣種,不能在現實中取得重大突破,將在本輪牛市中大幅落后比特幣。
這種說法有點夸大了。如果加密貨幣市場只有比特幣一家獨大,那這個市場的活力是有問題的。比特幣只能實現價值存儲,但像去中心化的金融這些創新,是需要靠公鏈來解決。比特幣的市值占比,從長期來看,只會越來越低,而不是越來越高。
哪一種公鏈的加密貨幣,才能實現所謂的重大突破?比特幣之外幣種,投資邏輯應該是什么?
我認為,應該盡可能排除人的因素,而看這個公鏈生態能否形成正向循環。
《奇點臨近》是近十年來最火的商業暢銷書之一。它有一個副標題:2045年,當計算機智能超越人類。我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人類怎么就越來越弱了呢?在工業革命的時候,人還可以進工廠,提供勞動力。而到了人工智能時代,恐怕很多人要成為無用階級。
工廠可以由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就連機器人本身,也可以是另外的機器人制造出來的。馬路上跑著無人駕駛貨車配送,無人機在小區中穿梭投遞。科技越發達,就越不能指望人來做基礎的工作。
人有很多的毛病,經常輸出不確定性
看一下公路上的汽車就能感受到。有的車慢速開在高速車道上,變道不打轉向燈,隨意加塞不肯相讓。明明有交通規則,但這個規則不能被很好地執行。
最近體驗了一個小團隊做的交易合約。本來說好是周二下午3點開盤,結果因為技術問題,合約一直沒有開通。然后從3點改為4點,又從4點改為5點,最后7點勉強交易,人數一多還交易失敗。提現方面,負責人說是下一周開放提現,結果現在兩周過去了也還沒消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也不是就故意要騙人。但是只要有人操作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個人開發者很難在公鏈平臺上開發出很優秀的產品。去年各個公鏈搞了很多開發比賽。當時很熱鬧,但過后大部分dapp就沒有人維護了。我曾經在一個開發者的平臺刷了10%的平臺代幣,但后來這個網站被開發者關閉了,代幣打了水漂。
公司是人類協助關系的集合,為了自身利益,偏向于選擇割散戶韭菜
作為個人,很難有持續的動力去堅持做一個項目。公司才更有可能可持續性地輸出。像ITAM公司,目標是做一個dapp游戲平臺。現在平臺上的新款游戲都在按計劃上架,白皮書上說今年會上架20款精品游戲。這就比個人和小團隊做的項目靠譜多了。
但公司依然不值得投資者完全信任。因為在一個高利潤的加密貨幣產業里,也意味著高風險。公司雖然比個人有更強的執行力,但靈活性也變低了。當市場環境變得惡劣,公司的競爭力不行時,它的選擇往往是對公司的團隊負責,割韭菜求得生存。
我17年底就投資了一個叫kcash的錢包,當時在錢包領域,用戶量做到了第二的水平。但加密貨幣錢包的競爭太激烈了。特別是EOS給錢包提供了另外一條賽道。一時間meetone,tokenpocket這些競爭者就冒出來了。kcash本來放風說18年6月份就會上線自己的公鏈,錢包的代幣可以基于自己的公鏈轉賬,不僅速度快手續費還低。結果在18年的大熊市里,kcash最終選擇了自保,不再宣傳公鏈,只做基本運營,價格也是一路下跌。做事情的公司,因為要活下去,只能割了散戶的韭菜。
加密貨幣投資,投的是能吸收市場增量的頭部公鏈平臺
最近的10年間,大城市的房產價格漲了10倍。很多買了房子的人,總結出了各自的投資秘訣。有的說就是得買市區學位房,有說就是得買郊區價格低洼的房子。他們似乎忘記了10年10倍的這個市場趨勢。在這么好的市場環境下,你怎么折騰都多少有得賺。
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10年間從0成長到1500億美金。而且大概率會在未來幾年達到黃金市場7萬億美金的規模。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只要謹記一條原則,就能獲得很好的收益。
這條原則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排除掉人的干擾,投資頭部的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資產。
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趨勢。
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去中心化。
EOS在過去的一年里,也是在逐步減少人治。比如取消ECAF,用EUA(EOS用戶協議)取代臨時公約,為高性能和去中心化治理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去中心化社區能否穩健成長,而不是EOS的開發商b1能否開發布會造勢;我們應該關心的是EOS上的dapp能否持續地涌現出來,而不是把希望都寄托在voice.com能夠一鳴驚人。
如果用“不要相信任何人”來看幣圈的很多事,自然就不會那么浮躁。孫宇晨拍下巴菲特的天價午餐這種新聞,并不能作為投資TRX的依據。相信孫宇晨,你有可能賺錢。但不相信他,你才能確定性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