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覺得有人在嘲笑你,那可能只是因為你不夠強大。
因為足夠強大的人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揣摩每一個人的意見,別人也未必有時間來評判你。
001
高三下學期,秉承著“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的理念,有一天突發奇想:我想要考軍校。
要知道在當時的學校,每年只有幾個學生可以考到這樣的高分。
“我想考軍校,我想上一本。”
這句話像一個炸彈,在我說出這句話的最后一個字之后,室友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摸著我的額頭,說,別傻了孩子,早點睡覺,白日做夢不靠譜。
聽到這句話之后,我只記得我的頭一點一點地低了下去,有種想埋進地底的感覺。
我說,別瞧不起我,你們等著看。
這句話說得很小聲,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到。
很多時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總要說別人也做不到,即便自己碌碌無為也要把別人拉下來,所以有了蕓蕓眾生。當時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你們憑什么嘲笑我的夢想?不,他們只是在質疑我的能力,當然這是我后來才發現的一件事。
我并不是一個幸運兒,在考前的短暫努力并沒有讓我如愿以償,我還是那個中等生。
放榜那天,我躲在被窩里哭了一個下午。
直到那天早上我還以為,實現夢想的路上會有僥幸的存在,我以為我會是那個僥幸的人。
在那個被稱作夢想的東西破滅之后,我的眼中不斷閃現過以前的一系列場景:不思進取,做夢,嘲笑,努力,失敗,破滅……
我以為我是與眾不同的那個,我以為我是臨時抱佛腳就會有效果的天選之人,我以為我不會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
可能,當時他們嘲笑的并不是我那可悲的夢想,是我與夢想嚴重不匹配的,微不足道的能力。
如果我從一開始就選擇努力,會不會就能實現夢想,也就不會有那些嘲笑的存在;
如果當初我把你留住,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如果……這是一個可怕的句式,我們都不會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你的選擇,你的能力決定的。
沒有如果,只能怪你自己。
至尊寶說,曾經有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余此,如果上天在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我愛你,如果要在這份愛上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是至尊寶對逝去的愛情的挽歌,是一個悲劇。
我希望的是,我們都不要等到失去了再來說如果,從今天開始,去提高的能力,提高到讓你有能力去把握住你想要的東西為止。
002
一年前,在我決定開始寫作的時候,干勁滿滿,總覺得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我曾經嘗試著告訴身邊的人,我發過朋友圈,跟別人聊起過,得到的答復總是:
“挺好的,加油”或者是“別做夢了,好好念書吧”。
我很公平地看待周圍所有人的看法,只是后者居多,而且越來越多。
當越來越多的“放棄”“腳踏實地”“安分”之類的詞匯在我身邊的人口中說出,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局促、不安。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否定我的夢想,嘲笑我的初衷。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自己做了什么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是別人脫口而出的評判會在我們心里落下種子,生根,發芽。
從那時候開始,我試著去想,是不是我真的不適合寫作,又或者是我應該安安分分地讀書,上學,找工作……
當然,我找不到答案,同時也把最初的自己給弄丟了。
我因為別人的看法放棄了我曾經是視若生命的文字,還有我當時僅存的夢想。
我刪除了所有關于寫作的動態,清空了我的所有文稿。對于別人詢問以后的打算的時候,我也始終是絕口不提寫作二字。
“其實,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挺好的”我對自己說。
但是,好像也并沒有那么好。
003
我們越來越不敢提及夢想,害怕說出來會引起哄堂大笑或者日后的反復驗證。
“嘿,你的寫作夢實現了沒有?”
“并沒有。”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嘲笑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因為害怕失敗,于是我們遲遲不敢開始。說到底只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支撐不起夢想,還一味地把所有責任推出去,就像別人才是殺死夢想的真兇。
在指責別人嘲笑你之前,先審視一下你的能力。
畢竟科比說,我要復出NBA,會有人歡呼,而你說我要參加世界杯,會有人說你是瘋子。
沒有人能讓你放棄,你自己試著試著就會放棄了。
薛之謙在《吐槽大會》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這不是八十年代,不會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在馬路邊修輪胎,一修就是一輩子,根本沒有人發現他,你只需要在修輪胎的時候,發一個朋友圈,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然后再把你介紹給世人,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所以,你一定要強大自己,不要走歪門邪道。我相信一個人的成功,錢對于他來說不是絕對的,但是最重要的,一定是尊嚴。”
還是那句話: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在這個時代,你要做的是變得強大,而不是去否定別人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