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絡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于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絡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絡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后,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絡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后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絡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維基百科
原始人時代,每個原始人都是單打獨斗的,每個個體之間關聯不大,各自打獵生活,大家能夠打到的獵物大都是一些小個體的動物;
不過后來大家有時候聯合起來行動的時候發現可以打到更大的獵物,大家也能夠有更多的存糧,一群人在一起生活還能夠減少野獸的攻擊,所以這個群體就越來越大,也就演化成了部落、國家、城市;
現在互聯網時代把以前那些大而無效率的中心化機構逐漸拆分,自媒體的出現革了傳統報紙行業的命,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海量信息,所以就不再需要“都市晚報”;區塊鏈的出現讓互不信任的網絡世界不再需要信任,因為算法是公平的,我們寧愿相信數學。
“去中心化”不是目的,把去中心當做目的一定會碰的頭破血流,不能太輕視“中心”的力量,另外,完全的去中心化也不好,因為沒有人去管理的話,容易出差亂。“去中心化”只是手段而已,提升效率的手段,增加信任的手段。
禁煙運動雖然可以收獲小勝,但是想要消滅這頭“灰犀牛”談何容易。歷史潮流就是這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們總是在尋找最適合當下社會的形態。
比特幣的出現正在一點點的去郭嘉、政府、大廠的中心,一家獨大與壟斷都是不公平的,也許,“去中心”或者“多中心”才是未來世界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