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煩惱嗎?是因為功課多嗎?是因為和父母互相不理解嗎?是因為和朋友之間有隔閡嗎?還是工作繁瑣無聊?覺得自己卑微平庸,什么都不如別人?可能你有,如果有的話,有想過怎樣解決這些煩惱嗎?
讓我們一起看智慧的三毛,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呢?
《親愛的三毛》是我們喜愛的作家三毛的著作。這本書屬于書信集,散文集,三毛隨筆。三毛還寫過《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的手記》,《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送你一匹馬》,等等。
下面我給大家要介紹的書是《親愛的三毛》,內(nèi)容是由一些讀者的來信和三毛的回信組成的。無數(shù)個人的困惑,以及三毛的認真回復,闡述了許多人生哲理和感悟。其肺腑之言,為許多人指點迷津,治愈心靈,看清前進的方向。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為大家介紹。
一? 生活苦悶要找尋快樂
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快樂的生活呢?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覺得自己擁有多少給大家說個書里的故事, 一個二十九歲的女人,是一家報關行最底層的辦事員,常在下班后回到自己租的房間里。她覺得自己容貌平凡,工作能力有限,又沒有異性對她示好。在面對物質(zhì)和精神都相對貧乏的時候,她很自卑,找不到自己活著的價值。于是拜托三毛多寫書給她看,來豐富她的生命。
我們可以看出故事中的女人完全不懂得欣賞自己。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怎么可能喜歡這樣的你呢?而且她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很可笑且不靠譜的。
作者建議她先裝扮自己的房間,在床頭放一個普通的收音機,在墻角做一個書架,挑幾盆悅目的盆景,放在窗口。房間美麗了,學會享受生活,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等到每個月發(fā)薪水的時候,可以給自己買一套美麗又實用的衣服,換一個耳目一新的發(fā)型,為自己挑幾樣化妝品。下班后,也可以去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培訓班,學點東西,多交幾個合得來的朋友。
生活變好了,也就不再自卑,精神豐富了,就不會覺得人生無趣。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是我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生活苦悶,一味地抱怨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應該去找尋快樂,培養(yǎng)一些小興趣,比如和朋友一起旅游,比如一個人挑本好書,比如逛街看電影。?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宰者,你不必什么都要和別人比個好低。也許你羨慕的人也正在羨慕你。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愛自己,欣賞自己,快樂生活。
二? 心理痛苦要自我療愈
“人間并非凈土,各有各的苦。同是紅塵悲傷客,莫笑誰是可憐人。”人生在世,苦難不可避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穿過苦難,珍愛生命。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橫空出世的時候,同時一位才華橫溢的妙齡女子也香消玉殞。很多人憤慨責罵那個禽獸不如的老師。也惋惜這位受害女子的決絕和絕望。未來尚有漫漫長路,為何要用他人的錯懲罰自己,從來搭上自己的一生?
下面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小時候被強暴了,長大后卻永遠逃不出黑暗的陰影,獨自承受著難忘的痛苦。她心中時常有“恨”及“自殺”的念頭,常?;钤谪瑝衾?。來信的最后,希望三毛寫一篇使不幸受害者重新站起來的文章,把她從地獄帶到人間。
三毛認為,被誰強暴了就當被瘋狗咬了。這件事已經(jīng)對受害者造成了性格上長久的傷害。這個世界上很多都想自殺,如果自殺能解決問題。那就沒有活人了。
寫到這里三毛流淚了,三毛認為家庭,學校以及我們社會,都沒有人給這個女孩子足夠的愛和信任,使得她孤零零的在黑暗里摸索。
遭受不幸并不是受害人的過錯。如果你覺得痛苦,請學會自我療愈。實在不行,可以選擇去看心理醫(yī)生。又或者換一座城市,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努力工作,提升自己。不開心的事全都忘記。
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你搭上你的生命。所以,請愛惜自己,好好活著。
三? 精神追求要堅持不懈
論語里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笨梢妼W習是一個持久的過程。
故事說的是一個學生,平時課業(yè)壓力甚重,在課余時間只能閱讀一些翻譯作品和中國作家的一些散文。
他個人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涉獵不多,感到心虛。在寒假來臨時,認為自己有一個月的假期可以好好研讀。希望能有些許收獲。問三毛能否給他推薦一些好書或者學習的方向。
三毛認為念書的人根據(jù)心態(tài)和要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這些人將讀書當做生活中的消遣,這種人看的是輕松而不費心的書本和雜志,天黑就熄燈睡覺,這對健康有益。
第二種將讀書當做人生的特種興趣,他們看書便于更進一步的品味與境界,是比較深入的。
第三種他們將讀書視為人生最大的事業(yè),既然是事業(yè),便必然有計劃與經(jīng)營,一步一步來,慎重挑,仔細地讀,甚而讀書之后,用文字記下心得或發(fā)表感想,更有組織的看書法。
” 水滴石穿,并不是一滴水穿破了石頭,而在于日夜堅持。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 ,沒有一點點的積累,是走不到很遠的地方。學習也是如此。
并不是說你突然心血來潮讀了一個小時的書,你認真堅持讀了一個月的書,就可以找到學問的根本。這是不可能的。唯有長期堅持, 不斷突破,方能成就自己。
作者認為學問之道應該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領悟,凡事廣涵的體認——而不是做一架“念書機器。”
這本書大概就簡單介紹完了。你有沒有什么收獲?“
人,不經(jīng)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做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地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痹肝覀儦v經(jīng)苦難后,終有所成長,發(fā)現(xiàn)生命的真諦,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