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在我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神秘高端的,晦澀難懂的,覺得那應該是“精英們的游戲”,一想到金融,就會同時浮現“高大上”幾個字,就會產生敬而遠之的心理。
可是今天有人告訴我,只要我生活在時間的河流里,我就一定會和金融發生關系。比如,上學、存款、買房,這些背后都離不開金融。我不認識金融,但是金融認識我,它無時無刻不在我身上發生作用。我不去了解金融,但是我仍然生活在這個“全金融”時代。
既然金融是客觀存在的,與我的生活和人生息息相關,它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那我何必對它敬而遠之,不去看透它神秘面紗下面的真實面目呢。這是我要從現在開始學習金融的出發點,雖然起步有點晚,但是,金融是一門研究未來的學問。有人說,我們人類其實是生活在多維空間里的,但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和理解到三維空間,我們能感受到的三維,加上時間的維度就是四維空間了,而我們看到的三維空間只是四維空間里在某個時間點上的狀態。
金融就是一個一個時光機器,它幫助我們將時間轉化成財富。如果我能以未來的眼光看現在,就好像用現在的眼光看過去;就是用四維的方式處理三維里的事情,這些都是降維攻擊,那人生還不得開掛了。我想,金融工具能幫我做到這一點。
對于金融,簡單總結一句話就是:金錢在時間的作用下能產生巨大的價值。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跡。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是客觀存在的,古代的人類只是模糊地意識到,時間是有價值的,這也是利息最早出現的根源。
時間是有價值的,我們通過金融工具對時間進行深度加工,將我們擁有的未來轉化成完全不一樣的價值。
讓時間回到10年前的2007年12月,假如那時你手里有10萬元,假如做如下安排:
1)? 存在銀行,現在大概變成了18萬元。
2)? 買股票,假如買的中石油,現在還剩4萬元;假如買騰訊股票,現在估值360萬元。
3)? 當時可以在海淀區買個小房子,到今天估值330萬元。
十年前和十年后運用完全不同的金融工具,一筆數額不大的錢,就這樣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時間價值。所以,十年前的決策,在十年之后,都深刻改變了你的處境,你的生活,甚至改變著你的未來。
著名的金融史專家William N. Goetzmann說過,金融技術就像我們建造的時光機器,它拓展了我們想象和計算未來的能力,然后塑造了一個關于可量化、可交易的時間維度,讓我們人類越來越變成時間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