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魯迅先生》文章的最后幾行,日記一樣記錄著魯迅的最后幾日:
又過了三個月。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終日喘著。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極點了。天將發白時,魯迅先生就象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結尾這樣急促收場,蕭紅心里是忍去回憶病痛中的魯迅,將所有的美好與溫馨留在了往昔的日常里。
魯迅的一生都在踐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魯迅)
這就是一個最真實的魯迅,一顆永遠激蕩在人民心中的“民族魂”。1爽朗的魯迅
2幽默的魯迅
3謙遜的魯迅
4勤勉的魯迅
讀魯迅的文章,我們感受到的是魯迅先生的冷峻、嚴肅、犀利與尖銳,脫下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革命家外衣的魯迅先生是什么樣的,在民國才女蕭紅的筆下還原了一個可愛的、幽默的、生動的魯迅。
蕭紅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魯迅說她是"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魯迅對于蕭紅來說是恩師,是伯樂,也是知音。
蕭紅的《生死場》,魯迅大為贊賞,由此對她格外關照。1934年11月,蕭紅與蕭軍到達上海,從此成了魯迅家里的常客。魯迅把蕭紅、蕭軍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等著名左翼作家,并加入了左翼作家聯盟,正式在文壇站穩腳跟。魯迅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幫助蕭紅,在經濟生活上也給與了很多幫助。
魯迅生命中最后十年是在上海度過,租住在大陸新村19號。蕭紅與魯迅的這段忘年交一直持續到魯迅先生因病去世。蕭紅的這篇《回憶魯迅先生》被公認為最好的紀念魯迅的文章。
唯有真實才有生命力,部編教材選擇此文足見其價值,之前學生中流行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不僅是魯迅的文章難懂,也是大家對他本人不了解敬而遠之。讀到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平易近人的親切的魯迅!感謝蕭紅的寶貴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