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斷斷續續看完了被譽為“三十年代文學洛神”的蕭紅先生之遺存詩作。
此書:《一個叛逆女性的心聲》——蕭紅詩簡析”由陳紹偉編著,一九八八年重慶出版社出版。
從書中了解到,文壇上的蕭紅雖然是以小說家、散文家馳名于世。但她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卻是新詩。早在一九三二年,蕭紅二十一歲時就在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上發表詩作《春曲》。以后,她把主要的精力用來寫小說和散文,但仍不時的在報刊上發表短詩。令人費解的是蕭紅生前在她短暫的三十一年人生里,曾經出版過十一本集子,卻沒有出版過一本詩集。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作者陳紹偉在此書中解釋說蕭紅并非是不愛惜自己的詩作。為此,他還特意闡明了蕭紅一九三七年一月間從日本東京回到上海時帶回的一個紅封面小筆記本,上面是蕭紅本人工整抄寫的所有詩作。但是同年八月,上??谷諔馉幈l,蕭紅與蕭軍離滬前夕,蕭軍把這個題有“我的文集”的紅筆記本交給了文學大師魯迅的夫人許廣平保存。也有許廣平在她的《憶蕭紅》中提到蕭紅是一個不愿對別人提及自己身世、經歷的人的說法,但我覺得,這與沒有出版過詩集不大相關。
許廣平說,其實蕭紅的小說及散文更為坦露她的內心隱秘。坦白說,蕭紅的小說和散文我已買來讀過,但不多。
據說許廣平一直珍存著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紅筆記本,建國后,把它交給了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整理。
此書作者陳紹偉搜集整理了蕭紅先生生前所有的詩作,其中就有蕭紅寫給魯迅先生的《拜墓詩——為魯迅先生》。結尾是:“我不敢去問那石匠/將來他為著你將刻成怎樣的碑文?”而在廣州銀河公墓的蕭紅墓碑文是:“女作家蕭紅同志之墓”
完整搜集、解析蕭紅遺留于世的詩作是此本書的主要核心。其中以“蕭紅自集詩稿”為一輯的除了六首春曲,十一首苦杯,三十六首沙粒之外還有七首分別是詠物,抒情詩。以“集外詩”為一輯的僅僅兩首:《八月天》和《異國》。
文壇上的人都知道,蕭紅的文學之路是與魯迅密不可分的。文中也有她得到魯迅先生的指導和支持的片斷文字,如:“魯迅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在燈下伏案再一次看了《生死場》的清樣后,欣然執筆為《生死場》作序。魯迅贊譽:“她才會給你們堅強和掙扎的力氣?!?br>
讀《一個叛逆女性的心聲》,讓我們從作者對詩人蕭紅的詩作簡析中去發現社會深刻的真、善、美。從某種角度上更加深層、透徹的了解蕭紅悲悲喜喜的一生情感歷程。
如:苦杯(一)的詩作:
帶著顏色的情詩,
一只只是寫給她的,
像三年前他寫給我的一樣。
也許人人都是一樣,
也許情詩再過三年他又寫給另外一個姑娘!
? ? ? ? ? ? ? ? ? ? ? ? ? ? ? ? ——蕭紅
作者簡析原文如下:“《苦杯(一)》,約寫于一九三六年七月,蕭紅去日本東京療養前(25歲)。那個時候,蕭紅和蕭軍結合帶來的歡樂正逐漸消失,蕭紅已經陷入新的苦惱中。兩人性格本來就有差異,也就是說“同病相憐”并不能把兩人的感情維系長久。蕭軍有了外遇,蕭紅是無法忍受的。再加上蕭紅一生多病,一時亢進的情緒跌落深谷。她的身心極度損傷,到了難也自撥的地步。
景宋(許廣平)在《追憶蕭紅》一文中(原刊《文藝復興》第一卷第六期;轉引自《懷念蕭紅》,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二月第一版)說蕭紅:“看到她花白的頭發了”,“有一個時期,煩悶,失望,哀愁籠罩了她整個的生命力。”“蕭紅先生無法擺脫她的傷感,每每整天的耽擱在我們寓所”。
一組《苦杯》(十一首),蕭紅把內心的隱痛表現在詩箋上。她除了偶爾向魯迅和許廣平訴說、哭泣,心中的不平事,又能向誰發泄呢?
“帶著顏色的情詩”已失去了昔日那種春天的亮色。因為“他又寫給另一個姑娘”!
蕭紅的詩,如泣如訴?,F在讀來還在抽打人心!”
在《可紀念的楓葉》一詩中她這樣寫到:
紅紅的楓葉,
是誰送給我的!
都叫我不留意丟掉了。
若知這般別離滋味,
恨不早早地把它寫上幾句別離的詩。
這首詩寫于一九三二年夏秋間,那時候的蕭紅在哈爾濱流浪,第一次與蕭軍見面之前(蕭紅21歲)。當時余時先生說這首詩是寫給蕭軍的。其理由是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蕭紅從東京寫給蕭軍的一封信中提到:“我記得我初認識你的時候,你也是弄了兩張葉子給我,但記不得那是什么葉子了。”
但是,此書的作者卻排除了這種可能性。他認為這是一首用白描手法寫少女失戀的情態,而且寫得頗為真切。如此看來,當然也就不會是寫給蕭軍的,既是失戀的情態,我則認為,那么,這一定是與蕭軍無關的。
20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