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沒發現有一種人的發展和進步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而是跨越式地;
你發沒發現有一種現象不是逐漸產生的,而是爆發式地;
你發沒發現有一種產品不是慢慢占領市場的,而是一夜之間人人就擁有的,
如果你發現了,說明你懂我在講的就是:躍遷。
在微信讀書上四個多小時看完古典的這本《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我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獲。
1
面對階層分化,普通人是否還有翻身機會?
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階層的分化越來越大,并有階層固化的趨勢。以前經常會有寒門貴子現象,農村的孩子也有很多考上名牌大學,出國留學的例子,但近幾年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少了。以前人們用著各種各樣品牌的手機,諾基亞,聯想,步步高,TCL,索愛,三星等等,但現在人們用的手機不是蘋果就是華為,連用三星的人都越來越少。我們全家人現在的手機都是華為一個牌子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于是,有人開始恐慌,難道我們這輩子就這樣下去了嗎?再沒有咸魚翻身的可能了?
或許,這是真的。因為階層分化是開放社會的必然趨勢。如果一輩子無所作為,你將殘酷地被時代車輪碾壓,終生生活在社會底層。
但你依然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本書提出的建議是:
“停止抱怨。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接受它。持續學習=擴大視野,提高效能=擴大移動能力
持續關注、觀察、驗證高價值區。”
我們應如何做?
首先擺平心態,接受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既定事實。只有面對和適應現實,才有個人改變和突破的機會。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順勢而為。
其次,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各種技能和工作生活效率。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更多體現在眼界以及學習能力上。
持續去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這才是高價值區之所在。二八法則同樣告訴我們,要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要目標上,你會才比80%的人出色!
2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
前幾年,人工智能還只是個概念甚至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然而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了,例如支付寶的刷臉功能,AlphaGo戰勝世界頂尖圍棋大師李世石,人工智能語音輸入等等。
人工智能潮必將取代越來越多的職業和人工。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電話推銷員,銀行客服,公司前臺等等職業將很大可能被迅速取代,而藝術家,心理咨詢師,教師等跟人打交道以及需要創意的行業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因為無論機器再發達,也是沒有情感的。而人類則是群居的情感動物。
本書提出:
“在人工智能盛行時代,有六種能力極其重要: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
一個人能夠用機器學習和處理信息,用大腦整合和創新思想,用系統思維思考問題,會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
因此,我們要想不那么快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刻意培養這六種能力。在我看來,這六種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思維能力以及共情能力。
我們需要不斷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思考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價值,迭代更新認知,同時還要去感受自己以及他人的內心,尋找人生意義,實現自我價值。這些都是機器做不到的事情。
普通教師如何實現躍遷?
古典最起始的職業是個新東方的教師,在新東方呆了十年然后創辦了自己的新精英職業生涯規劃企業。而我作為普通老師,非常認同他對于教師的研究,并深有感觸。
他在新東方工作期間調查研究了100多個老師,包括來自大學,中學以及新東方等其他培訓機構最優秀的老師,綜合出5項核心技能,每個好老師都有這5項技能:
1專業知識:在所教授的領域,擁有系統的、科學的、可驗證的知識;
2課程設計:掌握根據學生不同需求合理設計課程的能力;
3呈現能力: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及包括課件、多媒體在內的形式去表達;
4個人魅力:獨居特色的人格魅力;
5積極心態:積極的心態以及重視內在修煉的系統。
可光有技能不行,重要的是實現躍遷,持續打造自己的競爭力。
第一輪躍遷是盡快完成5項核心技能的打造升級,有些人一定要在某一項達到100分,而如果你不要100分,只要80分,5項80分你就是400分,已經遠遠把追求100分的人拉在身后了。
第二輪躍遷利用系統放大名氣,例如上更多的公開課,參加更多的比賽培訓,通過更多曝光迅速建立自己在圈內的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
第三輪躍遷是與最優秀的大腦互聯。我認為工作在體制中的學校,我們要盡量去認識并與能接觸到的最優秀的老師交談和請教。
我認為,這個邏輯不僅可以放在教育行業,放在任何行業都是通用可行的。總之,我們普通人沒有其他的渠道,只有通過多思考,多觀察和多學習,并有計劃有策略地一步步實現職場上的升級進階。
現在的時代跟之前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一定不要以為只要努力就有回報,不要認為個人的努力大于一切。在這個愈加扁平與分散的世界,我們要學會借勢借力,聯機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職場升級,思維升級,認知升級,才能在這個開放的世界占據更高的地位。
祝大家躍遷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