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到了,
很多家長就燥動起來,
如何安置家里那個,
生命力極度旺盛,
永遠不知道疲倦的熊孩子,
是個問題!
然后,
社會上那些良莠不齊的國學培訓班,
自稱為“現代私塾”的機構,
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這些“私塾”里學什么?
剛好最近跟朋友,
實地考察了一下!
其一,
教小孩子有禮貌;
其二,
生活瑣事自理,
五歲以上就要洗衣服了;
其三,
讀蒙學,簡單識字,少量講解;
其四,
書法、國畫、圍棋等的入門課;
其五,
武術,太極為主;
其六,
還有絕的,
帶小朋友下田種菜,
美其名曰:親近大自然!
……
這些,
是“國學”培養的目的嗎?
“國學”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孔子自己就是一位,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他對勞動及勞動者的態度,
是嗤之以鼻的!
而且,
這是核心價值觀的問題,
不是簡單的態度不同問題。
他是真的覺得,
不必花時間在這上面,
認為把精力放在瑣事上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
他的培養目的很清楚,
就是培養“君子”,
是為“治國平天下”而來的高級人才!
是要能為帝王所用,
為家國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
是大人物!
也就是說,
他重視的是“形而上”,
而非動手能力。
這也是為什么古往今來的文人,
多半都手無縛雞之力,
又歧視勞動人民,
以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的主要根源。
所以,
小孩子們學“國學”,
學什么?
學識字?
六歲以下過度用腦,
只會泯滅了創造力、想像力,
影響右腦發展!
學道德?
學價值觀?
學人生的哲理?
第一年紀太小聽不懂;
第二這種培訓班的講解都只占極小的部分,
根本講不清楚。
另外,
實際在教的“蒙學”,
和家長想讓孩子們學習的“國學”,
是一件事嗎?
所謂的“孝弟三百千”,
入得了“國學”之列嗎?
北師大康震教授,
是在百家講壇專門講唐宋文化的,
他說:
“要真想背,
不如背點唐詩宋詞!”
古文有兩個部分,
一是內容,
二是形式。
內容太深奧,
小屁孩讀不懂,
也不需要這么早就懂,
童年,
就是用來玩樂的!
詩詞的形式美,
代表中華文字最凝練、最精華的部分,
可以學!
多讀,
自然唇齒生香,
既可以培養語感,
又順便積累了詞匯。
同時,
更重要的一點,
是可以建立中國式的高級審美,
那種對大自然的覺知和體驗,
與世界建立起美好鏈接的,
沉郁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