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顏子不遷怒,不貳過,亦是有‘未發(fā)之中’始能。”
注
【顏子】,陳榮捷注,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魯人。少孔子四十歲(或云三十八歲)。孔子弟子中之最賢者。不幸三十二歲短命死矣。
【不遷怒,不貳過】,陳榮捷注,《論語·雍也篇》第六,第二章,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朱子《論語集注》釋之云:“遷,移也。貳,復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復于后。
【未發(fā)之中】,見《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筆記
顏回從不遷怒于人,不遷怒于物,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能夠做到這樣,也是因為顏回心體中正。
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而不拿別人撒氣,也不拍桌子、摔杯子,這不是壓制自己的脾氣可以做到的,而是因為心體中正,喜怒哀樂未發(fā)之時中正,所以可以做到喜怒哀樂發(fā)而皆中節(jié)。人之中和,非源于意氣之強制,而源于心性之存養(yǎng),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