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圍:前言,選讀
開始 | 更新(碎片) |
---|---|
2016-2-9 22:27:43 | 2016-2-9 23:47:56 |
概述:
“學習的重要性不在于‘搬運、疊合’,而在于‘重組、構建’。”
“所謂學習,本身就要注重深度和廣度的結合。廣度不夠讓人閉塞,深度不夠讓人只得皮毛。所以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我們需要盡量去找最經典、最優秀的作品,進行深度解碼、模仿參研。”
思考的學習
- 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 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知識?
- 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又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者挑戰?
- 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東西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去探索的問題?
深度提問
問題導向學習
一個好的長時程問題,讓我們成為「建構者」,因為我們不僅僅在學習知識,我們還在「建構答案」,在努力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篩選、評判和整合新知識和舊知識,并把它們融匯成一個自給的整體;一個好的問題,讓我們成為「探索者」,主動地去探求未知的領域,拓寬「未知的未知」的邊界,而不是僅僅滿足于對現成的、邊界明晰的知識的掌握;
「提出深入的探索性的問題」(Ask deep explanatoryquestions)被證明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專家的知識不是對相關領域的事實和公式的羅列,相反它是圍繞核心概念或大觀點(big ideas)組織的,這些概念和觀點引導他們去思考自己的領域」。(《人是如何學習的》)
- 引申閱讀:《暗時間》
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夠堅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頻率多低,最終總能取得一些很可觀的收益。而另一個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得足夠久,“堅持”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飯,云淡風輕。
這本書便是從劉未鵬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選出來的,主要關于心智模式、學習方法和時間利用,《暗時間》的書名便來自于此。
小結
- 一位優秀的深度學習者,必定是一個優秀的提問者,他從閱讀、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產生問題,先解答表層的、容易的那部分,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問題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