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哥你哥廊? 圖/網(wǎng)
? ? 我愛讀書,感覺“袋中有錢,手中有書”便是幸福。如此感受,仔細回味,原來是嘗到了“三味”。
一味:讀書得有認識。
? ? 讀書的重要性我有深切的體會。人生來蒙昧,求知開化謀生存需要閱讀;人生多難,點化開悟,智慧需要閱讀;人生短暫,經(jīng)歷有限,豐富人生需要閱讀。我生在農(nóng)村,智商和情商都不高,工作至今,近二十年筆耕生涯,閱讀成了我安身立命的必修課。如今,放眼人生百態(tài),感覺自身經(jīng)歷太過平談,想求得人生圓滿,唯有做個與書形影相隨的讀書人了。更何況,多年來在閱讀中與作者思想交融的感覺已讓我癡迷,只有與書不離不棄,才會讓我快樂和安寧。
? ? 當然,生活中總有人笑我是個書呆子。在他們的眼中,讀書是很苦的,我也認同。但有了快樂讀書的態(tài)度,讀書的感覺就不一樣了。有會讀書者建議對待讀書,要“把應(yīng)該變?yōu)樵敢猓侔言敢庾兂上矚g;把被動變?yōu)橹鲃樱话讶淌茏優(yōu)榻邮埽侔呀邮茏兂上硎堋!边@樣,閱讀就會無比快樂了。
二味:讀書得有規(guī)劃。
? ? 在我看來就是在看書閱讀前必須要知道為何要看書,看些什么書,如何看書。這些清楚了,自然能悟到讀書有效貴在精,貴在悟,貴在得,貴在用。如此,閱讀的收獲也就多了。
? ? 對于選擇看什么書,我是沒有用心計劃的。以前我看書,完全是生活所迫,卻無意中堅守了“為需閱讀,必求所得”的原則。上學讀書時,按老師的要求看得多的是課本,偶爾也看些雜志。不過參加了工作后,為了生計,從小報記者到教師,再到辦公室機關(guān)做公務(wù)員,看的多的是寫作方面的書。生活艱難,人生難免迷茫,可又并不時時有導師指路,2008年我考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當然閱讀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刊,以求自助助人,現(xiàn)在感覺還不錯。人到中年,回味人生,反思因果的時候多了,自然規(guī)律、人生法則、倫理道理個中精髓難得其究,對《論語》、《大學》、、《易經(jīng)》、《孟子》、《老子》、《莊子》等四書五經(jīng)有了興趣,這也得益于國學熱的興起,也得益于于丹、曾仕強等教授的風采吸引了我對老莊和孔孟智慧的執(zhí)著。
? ? 這一讀書軌跡正巧還切合了有些專家教授指點的人生閱讀規(guī)劃。
? ? 有教授說兒童時期要讀童話,讓孩子在純真夢想中度個快樂童年。學生時期要按老師指導,學業(yè)要求讀書求知。到了青年,正確面對社會挑戰(zhàn),可以看點心理學方面的書。到了中年四十后,就應(yīng)看些文學和哲學的書了。在中國,儒家、道家就是哲學,講得很有道理。是的,人到中年,對要交什么朋友,要與什么人來往,需要什么樣的生活,往往都會有些考慮,自己的個性也都形成了,也需要看些啟悟智慧的書。年過花甲,可以看些宗教的經(jīng)典,世界上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印度、猶太的經(jīng)典都值得一讀。
? ? 難得的是教授對一年四季讀些什么書也有獨特的見解,春天讀《論語》,給人帶來勃勃生機和希望;夏天讀《莊子》,在寓言中感受通體清涼;秋天讀《老子》,感悟收獲的喜悅;冬天讀《孟子》,讓人感到溫曖而堅強。另外,有教授還介紹了些國外的經(jīng)典:春天讀印度的《泰戈爾詩集》,夏天讀《華爾頓湖》,秋天讀美國作家房龍的《寬容》,冬天讀尼采的《查拉圖期特拉如是說》。我沒有這樣用心選擇閱讀,我認為閱讀的選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觀點的人都可以開出不同的書單。閱讀什么書,還是要因需而擇,擇優(yōu)選取。
三味:讀書得有方法。
? ? 如不是為了消閑,閱讀的目的是要把別人的經(jīng)驗智慧來用作自己思考的材料。所以,不能盡信書。盡信書不如無書!那么如何把別人的經(jīng)驗智慧用作自己思考的材料,變成自己的思想觀念已至文字作品或者研究成果呢?這就要注意抓住閱讀的要點、重點、難點,這些內(nèi)容往往是作者的經(jīng)驗智慧之所在。
? ? 要抓住這些精要,讀書必須按照四個層次來探究:一要探究書中說了什么?要仔細閱讀,反復閱讀難懂的部分;二要探究書中想說什么?要了解相關(guān)的背景材料,作者是什么人,是古代人還是近代人,是什么職業(yè),是在什么樣的境況下寫的文章;三要探究書中能說什么?要積極思考與思辨;四要探究書中該說什么?要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觀點。最好是能動下筆,寫成經(jīng)過自己思考后的體會文章。為了方便動筆,閱讀時要養(yǎng)成一次閱讀最多一小時,接著練習用一分鐘總結(jié)一小時的學習所得的習慣,然后找機會把閱讀所得精簡地講給別人聽,還要讓人能聽懂,最后修改文稿形成自己的閱讀新思想或成果,這才是真正的閱讀!
? ? 有認識,有規(guī)劃,有讀、思、寫、說、悟相結(jié)合的閱讀方法,我想讀書的效果會事半功倍的,樂便自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