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好寫的筆又何嘗不是呢?從原料的挑選,到制作的工藝,一只好筆呈現給我們的,既是大自然的饋贈,又是制筆人心手合一的結晶。
今天用一部紀錄片的圖解,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支好筆的前世今生。這部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一共六集。
友情提示,前方多圖預警,最好在Wi-Fi狀態下觀看!!
把其中關于毛筆的部分挑了出來
如果大家喜歡
有關墨、紙、硯的部分
也還會給大家整理
今天我們的小段子
哦不,小知識
就從一條秘道開始
其實就是制筆師
進山收皮毛的路啦
你就說!
好不好看!!
鋒長
柔軟
蓄墨量大
都記住了嘛!
每年需要的制筆原料
都會自己進山去收
想來確實需要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
可是為什么不是我大圣的火眼金睛
而是明察秋毫的慧眼
且往下看!
行家啊!
兔子:我仿佛聽見背后有人在說我帥!
這下知道為什么是秋毫了吧~
小兔幾全身都是寶啊
這種紫毫是最好的~
這奢華的手感!
嘖嘖嘖...
秋去冬來
筆工師傅們一直都是忙碌的
那么春天到了
做什么呢?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天
要祭祖了
《中華古今注》載有這樣的話,“蒙恬始作秦筆,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謂之‘蒼毫’。”于是,蒙恬將軍就被舊時制筆業供奉為祖師爺。
雖然毛筆是傳統的書寫工具
但它也有老式和新式之分
老式的毛筆是外裹式的
通過這種方式制作的毛筆
因為結構“中空”
所以很容易分叉
使用起來有點糟心
古人何其機智
糟心當然就得改得順心順手了
將筆頭嵌入腔內
從外裹改為內嵌
新式毛筆從此閃亮的
登上了歷史舞臺
筆頭用動物的毫毛
筆桿就用竹子啦
內嵌式~
這些動物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憐...
到底有多少動物被拿來那啥啥啥過呢!
胡須這個有點兒意思啊!
狼毫是黃鼠狼的毛(敲黑板!
那兼毫又是什么呢?
其實兩種以上的原料
配比而成的
就叫做兼毫了
動作超炫酷的(立秋已經看成星星眼!)
吶
今草的開創者
用了一支怎樣富有神奇色彩的筆呢
其實它就是鼠須筆
何延之《蘭亭記》中寫到過,“王羲之(王右軍)書蘭亭序,用鼠須筆,蠶繭紙。”
但是到底如何
現在是不得而知了
因為鼠須筆的制作
已經失傳了(攤手)
只能成為一個傳說了~
所以咱們還是接著看現在有的筆好了hhh
完成一支湖筆
大概有哪些工序呢?
真是筆尖上的工匠魂吶~
這十二道大工序中
最講究的又屬水盆和擇筆
而在湖筆技藝傳承里
還有“女主水盆,男主擇筆”的傳統
湖穎是湖筆的代稱
指的是筆頭尖端一段透亮的部分
筆工師傅們稱它為“黑子”
(話說我姥爺養過一只狗也叫這個哈哈哈)
“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
這是小立秋很喜歡的一句詩~
具備“肩架齊,黑子明”的透明鋒穎
毛筆書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碰見好寫的筆
真的要好好對它呀!
你沒有看錯就是化妝刷!
女性朋友們讓我看見你們的雙手
然而好慚愧的說
對于化妝
我七竅通了六竅
就剩下一竅不通了
經常被基友和室友嫌棄我是個直男???
林三益這個牌子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在毛筆被鋼筆擠兌的年代
劍走偏鋒的做起了化妝刷
是不是很難想象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商品
來自同一個商家
下面請跟隨立秋的目光
一起走進文港
上世紀90年代
粗放型的畜牧業迅速的集約化了
畜牧的品種在市場的作用下
結構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這跟毛筆有什么關系呢
這直接導致了制筆的羊毛逐年銳減
就在這時
霹靂一聲震天響
尼龍毛來到了文港
解決了制筆業的燃眉之急
就在今天早上
命里帶風的大凝
打著飛的就奔了南昌
下了飛機就奔了文港
那么我們現在
就來現場連線一下大凝
“大凝,大凝,聽得到我說話嗎!”
【一陣死一般的寂靜...】
好的她聽不見
那么我們還是看一下
白天大凝從現場
傳回來的圖片吧
請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帶
收起小桌板
將座椅靠背調整到正常位置
所有個人電腦及電子設備必須處于打開狀態
不然就看不完這條推送了!
最后用師傅的紅肚兜結尾!
其實這幾張只是預告啦
大家關于毛筆和制筆業
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可以
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鑒于江西菜太好吃
大凝這幾天都會在文港不走了
會拜訪很多制筆大師
和業內名聲響當當的筆莊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快來提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