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未完待續,就要表白#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以前有段時間,我常常丟東西,有時一樣東西可以反復丟好多次。而那些丟失的,都是我最日常不過的東西,手機,飯卡,甚至書本。不記得為什么就這樣不經意間被我遺忘,又或者說是被誰偷偷拿走。
之后,我會迎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沮喪期,不自覺的沉浸在丟失的前一秒。總想著,如果上車前把手機拿在手機就好了,如果打完水我先抽卡就好了,如果看完書把它裝包里就好了。我企圖過去能夠物歸原主,時間可以倒回原位。
然而,那都是不成立的假命題。
為此我嘗試著將待在身邊的東西挨個編寫字符,總以為它們就是我的了。就像小時候為新書寫姓名,做標記,留下自己擁有的證據,別人再也拿不走。
可字符會被擦除,標記能被涂改,生活會回歸它自己本身,不斷更替自己模樣,仿佛是在躲避我們常人無知無覺的習慣,時而和自己抗衡,偶爾猝不及防的戳痛心里的G點。
我們總不會挾持時間去為未來做任何妥協,更不會答應未來向現在低頭。過去的都是籌碼,衡量的是經歷。
這樣看來,時間真是個公平的事物,你失去的便是你得到的。
上周和一個文編的朋友聊天,他說:“最近我在復習周,我開始有點后悔我學了新聞專業,因為我覺得和我一開始想要的不一樣。”
我說:那要不要換一個?
他想了想,又說:“不要了,我覺得有后悔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事情沒有達到自己想到的程度吧。”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逃離回去,換個選擇方式。我們總以為那樣就會更好點。
可是,誰都無法逆轉塵埃落定的為時晚矣,有時,后悔可能不是因為當初的擁有,不過是它如今還沒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換一個之后才知道,“如果”其實也沒那么好。
換一個當初,可能得到一個不及現在。因為未來從不給我們痛快的做賭注。
以前看youtube上有個視頻,在街上放一塊黑板,讓人們寫下那些因為曾經沒做而遺憾后悔的事。一開始很多路人在上面寫了很多,但最后他們看著自己寫的東西,開始迷茫,于是給了他們橡皮擦,最后黑板一片空白。
如果不是你,還會是他人,與其論證那些不可更正的偽命題,不如構建自我的新開始。
很喜歡一句英文“We don‘t remember the days we remember the moment.”于生活,我們大多都記不得前因后果,細枝末節,而是只記得某個時刻。
那些不可替代的時刻,便是擁有和離去。我時常想起徐志摩的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幸也逃不過命。
所以不必惋惜,也不必沮喪。經歷的就是答案,經歷也是方向。我不能拒絕你出現在我的世界,就如同我也不可抗拒成長。
在《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中余華說 :
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會決定其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基本的圖像就是這個時候來到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如同復印機似的,一幅又一幅地復印在一個人的成長里。
在其長大成人以后,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偉大,還是平庸;其所作所為都只是對這個最基本圖像的局部修改,圖像的整體是不會被更改的。
人生最可怕的事卻是,一邊后悔一邊生活。“你本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只不過是個美好的謊言,徒有虛表。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不修邊幅的世界,在不確定的世界里尋找著契合度,慢慢的為自己量體,一點一點裁剪出合適的尺度。(Ja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