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mar, S. (2006). Correlation between clonal means and open-pollinated seedling progeny mea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adiata pine breeding strategy.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36(8)(8), 1968–1975. http://doi.org/10.1139/X06-082
單個基因型的開放授粉(OP)后代通常用于估計其在輪回選擇程序中的育種值。或者,各個基因型的營養繁殖體也可以用于評價它們的相對性能。然而,基因型的營養繁殖體的平均值表示其總基因型值的估計,并且其可以或可以不與一般組合能力密切相關。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將克隆測試中通過菌落切割繁殖的許多克隆的性能與其后代測試中種植的它們的OP后代的性能相關聯。基因型的性能(作為其分株的平均值給出)與基因型的后代的性能(作為其OP后代的平均值)之間的經驗相關性對于莖直徑,莖平直度得分為0.56,0.63,0.81和0.09,分支簇頻率分數和畸形分數。這些相關性的理論預期分別為0.55,0.69,0.81和0.24。相關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相關性狀的遺傳控制。討論了這些結果對輻射松(Pinus radiata D.Don)育種策略的影響。 [出版摘要]
介紹
涉及許多選擇和育種循環以提供連續遺傳增益的選擇程序稱為輪回選擇。選擇的遺傳評價是任何成功的樹木改良計劃的強制性,遺傳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育種價值的估計。林木育種程序通常采用向前和向后選擇。后向選擇是指基于其后代的表現選擇親本,而前向選擇指在后代中選擇。后向選擇通常具有通常基于高有效遺傳力的優點,但是有效選擇強度通常相當低。相比之下,正向選擇通常可以允許更高的選擇強度,但有效的遺傳力可能會低得多(Burdon和Kumar 2004)。樹種和種子生產者通常不愿意對種子果園候選物使用正向選擇,因為這些可能包括一些基本上低于預期遺傳優勢的個體。
單個樹的表型給出了其育種價值的指示,但是該指示的可靠性取決于環境對給定性狀的表達的影響程度。在傳統的樹木改良計劃中,從育苗后代的性能獲得育種值的可靠估計。為了確定前向選擇的遺傳優勢,該個體的進一步后代測試通常需要6-8年在新西蘭的輻射松(Pinus radiata D.Don)。由各種作者(例如,Libby 1964; Burdon和Shelbourne 1971)提出的另一種選擇是使用克隆來提高正向選擇的準確性。 Shaw和Hood(1985)報道,在基因測試中使用克隆重復通常導致相對于非克隆測試增加的累積遺傳增益,而不增加測試努力。然而,通過克隆增加有效家庭內遺傳力可能由于家族平均估計的可能削弱而受損,因為每個家族的基因型較少(Burdon 1986)。來自克隆繁殖群體的模擬遺傳獲益顯示出比低瀕危能力下的幼苗選擇更高,但在中等遺傳率時類似(Jefferson和Weaver 1997)。 Isik et al。 (2004)報道,即使在調整了較長的繁殖周期和較高的測試成本后,克隆家系中的家族內選擇的預期遺傳獲益也高于種苗家族。在瑞典的挪威云杉(Picea abies(L.)Karst。)育種計劃中使用克隆復制的后代測試,隨后進行正向選擇(Rosvall et al。1998)。在育種戰略的背景下應用克隆以提高育種效率目前正在考慮用于新西蘭的輻射松。來自精英和主要種群的育種家族的克隆可以消除對后代測試和向后選擇育種種群和生產(種子果園)種群的父母的需要。然而,重要的是注意到基因型的營養繁殖體的平均值代表其總基因型值的估計,并且其可以或可以不與一般組合能力密切相關(GCA; Burdon and Shelbourne 1971; Frampton和Foster 1993)。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將克隆試驗中通過菌落切割繁殖的許多克隆的性能與其在后代試驗中其開放授粉(OP)后代的性能相關聯。還討論了這種相關性對輻射松育種策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