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營工作中,我們接觸到不同種類的數據指標,這些指標往往都是已經設定好的,我們只需要根據指標推動業務發展。那么,我們如何分辨這些數據指標是否科學呢?這些數據指標體系是否符合業務發展需要呢?
平時工作中我們接觸的指標有多少呢?依據平臺性質不同以及運營重點需要,我們獎常用的數據指標分為四類:電商指標、app指標、用戶指標和金融類指標,這四類指標分別列舉重點需要關注的指標明細以及對應的統計口徑:
電商指標
APP指標
用戶指標
金融指標(信貸)
這些指標已經非常多了,基本上列舉出來的都是核心指標,當然這些核心指標會有一些遺漏,大家有要補充的歡迎留言。
我們的工作需要量化,在更廣的角度來審視運營工作的效率,在這么多指標之中,怎么樣才能系統、全局的制定我們的數據指標體系呢?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工具能夠幫助我們從不同維度分析數據:百度統計、百度指數、Google?Analytics、友盟、ASO100、GROWINGIO、微指數等等,工具很多,但是我們依然沒有頭緒搭建指標體系,因為缺少方法論,今天就分享3個數據模型來幫助我們搭建運營數據指標體系。
以網站為維度來衡量指標的PULSE
以用戶為中心衡量指標的HEART
以目標為導向衡量指標的GSM
PULSE模型介紹以及優劣分析:
Page view:頁面瀏覽量
Uptime:響應時間
Latency:延遲
Seven days active user:7天活躍用戶數
Earning:收益
PULSE模型是用來衡量用戶體驗非常重要的指標,也經常被用來度量產品的整體表現。如果一款產品響應時間為10秒,我想大部分用戶會放棄這款產品;如果一款產品7天活躍用戶數僅剩下1%,那么產品經理一定已經上天臺了;如果一款產品有很好的流量卻沒沒有辦法變現,那么老板一定會帶上小姨子跑路。
PULSE模型的優點
1.能夠評估產品架構對于用戶體驗的影響
2.直觀、具象的體現產品流程設計對于用戶體驗的影響;
3.通過用戶和瀏覽數據衡量產品的體驗;
PULSE模型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
1.維度單一,僅從頁面瀏覽量和7天活躍用戶來評估產品,很難判斷數據的上升或者下降是由某一個原因導致的;
2.從用戶的留存來說,7天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運營需求,次日留存率,月留存率都需要納入評估的范圍之內;用戶來源,用戶中新用戶、老用戶占比,活躍用戶、流失用戶占比等;
HEART模型介紹
Happiness:愉悅度
Engagement:參與度
Adoption:接受度
Retention:留存率
Task success:任務完成度
HEART是“以用戶為中心度量的HEART指標體系,以及把產品目標與創建指標體系相互關聯的過程”
愉悅度:交互設計給用戶帶來體驗的滿意程度,包括可用性、易用性、推薦意愿、視覺感受度等;
參與度:用戶參與互動的程度,比方說訪問頻率、訪問深度、頁面停留時間、產生UGC的數量,日活躍度、周活躍度、月活躍度;
接受度:用戶在一定周期內參與產品核心功能的使用,比如電商網站的購買、微信發消息發朋友圈、支付寶轉賬付款、游戲充值、新聞評論等等,接受度是以一定時間范圍來看的;
留存率:顧名思義就是用戶的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月留存率,這個要結合參與度和接受度綜合來評估;
任務完成度:任務完成效率和效果,比如從開始注冊到最后注冊完成的比例和時間,游戲新手任務的完成率和完成時長,用戶填寫產品反饋、上報錯誤信息等等;
GSM模型介紹
Goal:目標
Signal:信號
Metric:指標
GSM是以目標為結果,通過對目標的設定來倒推過程,精準設定指標體系的一種量化研究方法。
目標:在運營過程中,我們要明確達成的目標,比如用戶運營的目標是提升活躍用戶,類目運營的目標是提升GMV,產品設計的目標是提升用戶的體驗,保險offer活動的目的是讓用戶主動填寫聯系信息;目標的設定要跨部門溝通,和招商、設計、研發部門一起確定目標,如果不?那你的結果肯定不僅僅是上天臺;
信號:即為了達成目標,用戶可能會產生哪些體現成功和失敗的行為,選取那些明顯且敏感的信號,往往預示著失敗的行為會比預示成功的行為更容易獲得;
指標:選取指標,相對值比絕對值更具有意義,比如比例、百分率或者每個用戶的平均值,關鍵指標不在乎多,而在于精準,避免重復,核心指標才是要關注的,非核心指標可以不納入觀察范圍;
HEART模型在工作中的運用
在電商產品中的應用
在金融類產品的應用
其實可以看出按照HEART模型,很重要的還款和催收等貸后管理數據沒法體現出來。
GSM模型在工作中的運用
電商產品中的運用
產品運營中的運用
微信運營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