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劃&回顧
(一)今日計劃
(二)今日回顧
1.總體完成情況:
2.具體完成情況:
今天計劃內任務共7件,其中4項順利完成,3項未完成。具體完成情況如下:
【核心任務】
(1)第34周周回顧
預期成果:周回顧簡書文檔一份,修改后的周回顧模板一份,周回顧流程圖1張
必要難度:高
預計用時:3小時
實際用時:4小時45分鐘
完成情況:周回顧文檔完成并發布,周回顧模板修改完畢,周回顧流程圖未完成
問題與改進:成果收集統計耗時過長,需要改進流程。
(2) 《思考快與慢》共讀Day11
預期成果:幕布筆記1份+簡書總結1篇+日簽打卡一條
必要難度:高
預計用時:4小時
實際用時:3小時26分鐘
完成情況:第四章第1部分+第三章第1部分幕布筆記完成,微博日簽打卡完成,簡書收獲未完成。
問題與改進:簡書日簽圖片制作耗時過長,用了很長時間在選擇字體。需要查找了解并準備后合適的字體和邊框存入工具庫。
(3)35周周計劃
預期成果:35周周計劃簡書文檔,運動、人際計劃方案,《躍遷》+《思考快與慢》活動推進計劃
必要難度:高
預計用時:6小時
實際用時:0
完成情況:任務未開始
問題與改進:計劃時沒有考慮到任務優先級安排和任務量耗時的問題,只是單純將待辦事項列出,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完全沒有時間推進。以后以后周回顧結束之后應該馬上推進周計劃,周日之內重點先完成下周時間核算、待辦事項優先級排列和執行日期安排。
【計劃內任務】
(1)觀察永澄50天實驗-47天
預期成果:第47天留言
必要難度:中
預計用時:1小時
實際用時:2小時08分鐘
完成情況:超時完成,留言字數1400左右。
(2)0827日回顧
預期成果:印象筆記清單核查+Excel任務完成情況核查+次日計劃+簡書日回顧文檔
必要難度:中
預計用時:2小時
實際用時:58分鐘
完成情況:未全部完成:印象筆記清單核查和Excel次日計劃完成,Excel任務完成情況和簡書回顧文檔未完成。
(3)百詞斬背單詞:Day23
預期成果:百詞斬打卡
必要難度:低
預計用時:40分鐘
實際用時:20分鐘
完成情況:按計劃完成。
(4) keep運動
預期成果:40分鐘運動記錄
必要難度:中
預計用時:40分鐘
實際用時:50分鐘
完成情況:順利完成。早晨走路去圖書館+晚上走路回家。
(三)未完成任務處理:
- 35周周計劃 → 推遲到0828
- 0827日回顧 →推遲到0828補上
- 《思考快與慢》0828簡書收獲文檔 →暫時不補充,等完成活動計劃之后按計劃補充
二、今日反思:
今天是計劃執行的第8天,任務完成率在*左右。
(一)亮點及原因
執行過程中的亮點在于:
- 觀察永澄50天-47天留言字數達到1400
- 基本理清了周回顧的思路和流程
- 對《思考快與慢》共讀活動的參與標準和方式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原因在于:
1.找對了思路:今天的文章沒有問題,一開始完全不知道從何寫起,在摸索著寫的過程中找到了合適的思路。具體方式是:針對文中印象深刻的點展開討論,或者說自己的感受,或者講自己的相關經驗,或者闡述自己的理解。
2.堅持了必要難度:在寫關于“區分人生的意義和做事的意義”的想法時,一開始只覺得這個提法特別好,但具體怎么理解,跟自己有什么關系,感覺思路一點都不清晰。當時字數已經超過600,本來想著就直接去掉最后一部分,留著以后再思考。后來想到了必要難度,而且覺得自己當下不想清楚,有極大的可能這個問題就會被一直擱置,然后忘記。于是逼著自己一邊寫一邊想,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居然想通了。
3.放慢速度,增加了思考:在做34周周回顧前,先花1個多小時根據這個星期以來補了兩次周回顧的經驗對原有模板進行了修改;然后在整理周回顧的過程中一邊整理一遍記錄具體的過程,發現了其中需要改進的流程。
4.將想法付諸實踐,并在實踐中發現了原有想法中的不足:前兩天想到了《思考快與慢》共讀活動中取消對老大分享內容的單純記錄,改為提前構建自己的內容框架,然后吸取老大分享中的精華部分填空框架,最終整合形成每一章知識晶體的方式。今天共讀的時候嘗試實踐,才發現這個想法很難執行:由于自己對內容不夠熟悉,閱讀后所建立的框架完全是一個最基礎的對書本內容的機械簡化,而老大分享的內容是站在更高的維度,對整章內容打碎重新整合,形成的一個全新框架。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以老大給出的框架為主,用自己讀到的內容進行填空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但這樣的話,就必須等老大的框架出來,自己過于被動。
目前初步想法是,以犧牲一部分進度為代價,在老大分享序言到第三章內容的這個階段,自己先抓緊時間提前下周要分享的第四章內容徹底熟悉,然后在分享之前準備好自己的框架和問題,在老大分享的時候盡可能地與自己讀到的內容建立連接,實現聽課受益的最大化。要確保每次都提前一周完成對接下來要分享和閱讀內容的熟悉,帶著問題聽分享,并在每章結束后結合老大的框架和自己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晶體。
(二)不足及原因
今天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于:
- 上午一直犯困,做事效率極低,導致周回顧嚴重超時。
- 制作日簽圖片時耗時過多。
- 由于跟姑姑視頻,未能完成日計劃文檔。
原因在于:
1.作息不規律:熬夜+早起導致睡眠嚴重不足。
2.追求圖片美觀,但缺乏相關知識與工具:需要好看且適合的圖片,好看且簡潔的邊框,以及一看就很有感覺的中英文字體。但自己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儲備,只好每次做圖的時候花時間去找,不知不覺花了很多時間。
老大說重復的事情要自動化和系統化。雖然日簽的文字格式已經形成了模板,但圖片格式和內容都沒有形成拿來就可以用的固定套路。
3.沒有做好用于人際交往的時間規劃:整個8月計劃中缺少了用于跟家人、朋友聯系的時間安排,導致每次交流和溝通都變成了突發事件,總會影響其他任務的推進。
(三)經驗封裝
綜上,可以改進的地方有:
1.接下來的第35周將調整作息,實現早睡早起的正循環定位核心目標之一。
2.將建立自己的圖片處理資源庫和固定格式套路列入下周計劃,盡快實現整個日簽流程的系統化,減少耗時。
3.盡快形成人際交往的時間安排計劃,將與家人朋友聯系列入整個任務系統中。
可以封裝的經驗有:
1.寫收獲、感想的思路:
①選出文中印象深刻(有啟發或有共鳴)的內容;
②發表針對這段內容的閱讀感受,自己的相關經驗及收到的啟發,自己對相關話題的觀點,對這段話的解讀等內容。
③如果該段內容對你產生了影響,寫出下一步行動計劃。
2.越是想放棄的時候,越要硬著頭皮去堅持:只要腦海中產生“算了,時間太緊,下次找時間再做”的想法,且這個想法是由于任務本身讓你覺得有點困難的時候,就抱著堅持必要難度的信念,硬著頭皮多試兩次,你會發現原來以為搞不定的事情,其實也沒有那么難。
3.慢慢來,持續做。思考比行動更重要。
4.有了想法一定要及時去實踐,無法帶來改變的想法都沒有意義:新的想法只有經過實踐才知道是不是實用,實踐之后不斷調整,才能形成一個靠譜的行動方案,最終才能提升效率,將無意義的想法變成有意義的行動。
三、工作記錄
早晨 →41分鐘
07:20-07:41 百詞斬Day 23 20分鐘
07:50-08:12 運動:散步 22分鐘
上午 →4小時55分鐘
08:26-09:25 周回顧:34周→修改周回顧模板 58分鐘
09:35-11:25 周回顧:寫34周回顧 1小時49分鐘
11:25-13:33 觀察永澄50天-47天 2小時08分鐘
下午 →5小時24分鐘
14:07-16:05 周回顧:寫34周周回顧 1小時58分鐘
16:16-18:19 《思考快與慢》第四章第一部分+老大分享 2小時03分鐘
18:22-19:45 微博日簽:1小時23分鐘
晚上 →1小時24分鐘
20:07-20:35 運動:散步 28分鐘
20:35-21:20 晚飯 45分鐘
21:23-23:04 跟姑姑聊天 1小時41分鐘
23:05-00:01 日回顧0827 56分鐘
【工作總時長】12小時24分鐘
【預計可用時長】13小時30分鐘
記錄信息:
【整理回顧耗時】56分鐘 23:05-00:01→0827
【文檔輸出耗時】2h36分鐘 11:40-14:16→0828
【整體共計耗時】3小時3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