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改造主義哲學有兩個主要的前提假設:一是社會需要不斷改造或變更;二是這種社會變化需要對教育進行重構,也需要將教育作為改造社會的手段。改造主義者對變化所持的態度是,鼓勵個體努力使生活變得比過去或現在更好。
一、改造主義的歷史背景
? ? ? ? 盡管改造主義根源于先前的哲學體系和哲學家的思想,但他試圖沿著比前人更激進的方向奮力前進。
? ? ? ? 在整個人類思想史中,改造主義的思想曾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存在過。縱觀從柏拉圖到斯金納的觀點,我們發現,許多烏托邦式的思想家都把教育作為社會變革的主要方式。例如,柏拉圖認為教育是美好社會的首要因素;馬克思把教育看作幫助無產階級獲取社會意識的方式;基督教作家倡導教育在灌輸宗教信仰和理想上的作用;現代技術專家則把教育作為推動技術改革的方式,并為人們提供現代工業社會所需的生活技能;斯金納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這個社會有受過良好訓練的技術人員、工程師、藝術家和農學家組成。在美國,也有一些人將教育作為社會改革的工具,如賀拉斯·曼和約翰·杜威。
? ? ? ? 從根本上說,當代的改造主義是實用的,這離不開杜威的影響。但是,在如何使用實用主義的方法所持有的信念上,改造主義與實用主義存在分歧。改造主義將社會的根本變革看作是必由之路,他們倡導革命性的社會變革,而不是改良性的社會變革。
二、改造主義哲學概要
? ? ? ? 從傳統意義上說,改造主義不是一門哲學,它并不企圖去做詳細的認識論或邏輯的研究,而是更關注人類現有的廣泛的社會文化結構。我們與其說他的主要領導人是專門的哲學家,還不如說是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喬治· S·康茨(興趣廣泛的教育活動家和學者)與西奧多·布拉梅爾德(更接近于傳統哲學家的形象)就是很好的證明。
? ? ? ? 喬治· S·康茨(1889-1974)出生于一個鄉村家庭,他的成年生活是在美國主要的一些大學和學界度過的。他游歷了許多國家,并從事了大量的研究和學習,尤其是對前蘇聯,其著作《學校敢于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嗎》短小但被廣為傳閱。他主張,盡管教育歷來都是傳遞文化傳統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現代科學技術及工業化發展,社會文化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將教育作為建設新的文化模式、消除社會上惡勢力的積極力量,學校應該承擔起社會變革的責任。盡管他在哲學上的影響僅限于教育哲學,在這方面又主要是改造主義哲學,但他的這種影響是相當大的。
? ? ? ? 西奧多·布拉梅爾德(1904-1987)居住于波多黎各,在美國一些主要的大學任職,主要教授講哲學與教育哲學,對改造主義發展為完善的教育哲學思想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不拉梅亞爾德看來,處于現代文化當中的人們面臨著眾多的困惑和沖突:一方面,人類有著是使社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巨大能力;另一方面又有著走向毀滅的強大力量。他認為,為了生存,人類必須擁有明確的目標。這要求全世界范圍的聯合,要求人們放棄狹窄的民族主義偏見,使全世界成為一個大的聯合體,哲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探究世界聯合這一核心目的下不同概念的含義。他既是一位夢想家也是一位實干家,他主張以片斷式的實現途徑去實現烏托邦式的終極目的。
? ? ? ? 阿爾溫·托夫勒創造了“未來的沖擊”這一名詞,他認為,為了同未來的沖擊做斗爭,“未來學習”應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內容,這種課程的組織形式包括學生編寫劇本、參與圓桌討論會、角色扮演、未來游戲電腦編程以及主辦未來博覽會和俱樂部。未來的世界很可能與人們現在所指的有根本的不同。但是,目前學校對人們實施的教育,既不是為了未來,也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已過去的時代。人們與其將未來看作將要發生的,不如將它看作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的美好而又充滿希望的世界。
? ? ? ? 伊凡·伊里奇認為,現在的學校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在《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中,他區分了學校和教育,指出教育應該通過社會來傳播,而不是由專門的教育機構來承擔。他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學校在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人類需要時,到底有多大的效果,即:學校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形成公正且有道德的世界的目的。
? ? ? ? 總的來說,改造主義哲學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它擁有更多烏托邦式的想法,也就是未來的設想。改造主義者實際上是批判當前社會的,他們指出了現代社會中的許多矛盾和虛偽之處,他們喜歡烏托邦式的思考,他們希望建立一個沒有饑餓和斗爭以及富有人性的理想世界。他們相信,規劃未來、思索未來都能夠讓人們更好地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而且他們相信,學校應該激發學生形成這種想法,教師也能鼓勵學生成為一個引領未來生活的人。
? ? ? ? 改造主義促使教育者去重新思考教育的作用。作為一個當代的教育哲學流派,改革主義站在時代的前列,促使教育成為社會改革的積極力量,他們支持教育者成為社會變革的代言人,改變學校是指促成美麗新世界的實現。
? ? ? ? 因為改造主義是一場相對較新的教育運動,所以此時很難全面評價他的影響。
三、改造主義之于教育哲學
? 改造主義教育者最顯著的特征,在于他們主張現代社會正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教育家必須成為一個社會活動家,而學校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他直面危機,并為人們的行動奠定必要的基礎。
(一)教育與人類危機
1、教育改造協會(SER)成立于1969年,他指出,現在人類擁有的強大力量能夠使他們和所有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因此,人類應該找到某種方法將技術發展與人類權益的最高準則融合起來。他提出兩個基本目標: ⑴采用民主的方式,做出規范人類生活的決議; (2)形成一個和平的世界共同體。
2、改造主義者樂于將思想與行動、理論與實踐、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聯系起來。
3、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要求徹底改變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然而只有少數人充分認識到沒有社會結構的根本變革,教育中的這種變革是不可能發生的。為使教育者更有效地參與教育改革,他們必須承擔雙重角色:教育者和社會活動家。
(二)學校角色
? ? ? ? 今天,我們的教育中非常需要一個更寬廣的視野來看的學校。這場擴大視野的運動不能僅僅是“適應生活”、“相關性”、“責任”或“基礎”教育運動,因為他們會使那些需要變革的思想和機構存在的時間更長。為了有所成效,這個運動必須尋找一種更加徹底的解決途徑,通過各種方法,改變包括學校在內的現存社會機構,使他們更加關注人類的需要。
? ? ? ? 學校并不與社會分離,而是包含在社會之中;社會的改造并不是通過學校來推動, 而是和學校一同進行。
? ? ? 社會和學校目標設定的問題是很重要的,改造主義者從道德角度來看待我們的所作所為,因為人類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因此,改造主義者認為,學校教育必須具有人性化的目標,從而對社會的未來產生更好的影響。
(三)教育目的
? ? ? ? 改造主義者強調變革的必要性。盡管他們建立一種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目標是烏托邦式的,然而,這個目標是有彈性的,因為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斷地出現問題和障礙,目標也會隨之被修改。不管確切的教育目標是什么,對改造主義者來說,有一件事是很確定的:我們需要社會變革和社會行動。
? ? ? ? 推動社會變革的思想認為我們能夠使個體和社會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改造主義者堅信世界共同體、兄弟情誼和民主終將能實現,并希望這三個理想目標能夠貫穿到學校和社會中。
(四)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