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唐,開元十四年,夜,宵禁。一陣風吹過街道,然后隨著風的,一盞盞燈籠從一個個小巷子亮起,飄過......
燈籠在朱雀大街上匯聚成一條光的河。這時,那些提著燈籠,穿著人類衣服的小小生靈,才漸漸露出它們本來的面目。它們,是貓!
這是關于貓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秋兒。她是一只被人類男孩春兒所救的貓,一只會法術的貓。
因為對人類書生大個子產生了同情,它把大個子帶進了貓的王國,也帶進了夢寐以求的皇宮。于是,一場關于功名與回家的旅程就此展開。
第三章 咸魚通
長安城一共三十八條街道,把整個城市分為一百多個坊區,也就是居民區。
所有坊區外都有圍墻,夜晚實行宵禁后,就不得再出圍墻。坊區的圍墻不算高,大概到成年人的肩膀,當然阻止不了貓,而現在,孟大個子就是貓。
跟著秋兒翻過坊墻,來到大街,孟大個子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那白晝里熱鬧非常的朱雀大道,此刻依舊熱鬧,只是和白晝不同。
首先,白晝里制造熱鬧的都是人,此刻制造著熱鬧的是貓。其次,白晝是熱鬧里透著嘈雜,此刻熱鬧里卻透著詭異。
因為整個夜市都籠罩在一片昏暗的綠光之下,而且買賣間都是竊竊私語,好像生怕把什么給招來似的。所幸孟大個子大的不止是個子還有膽子。所以他僅僅好奇,并不害怕。
“哎,秋兒,為什么這夜市里要掌綠色的燈啊?”大個子問。
“沒有掌燈!”秋兒回答,“晚上我們貓的眼睛是亮的,不用掌燈。至于為什么是綠色,因為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綠、藍、黃,三種顏色。一般太陽月亮的光打進我們的眼睛是綠色偏多。”
“可我看月亮還是原來的顏色呀!”
“月亮是月亮,和月光不同。”
“哦......”大個子拉著長音,表示明白,但目光已經被幾只迎面走來的貓吸引住了。
這幾只貓中靠外的還都正常,唯獨中間一只母貓,不僅穿了衣服,還像人一樣直立著走。看它直立著走,大個子也下意識抬起了前爪。
二貓擦肩而過,大個子的眼睛緊跟著母貓,快跟不住了就扭轉身子,結果腳下拌蒜,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聽到動靜,母貓回過了頭,用它涂了腮紅的臉頰輕輕一挑,然后再用眼神一勾,像極了一個勾引男人的貴婦,惹得孟大個子朝著它一陣傻笑。
母貓卻又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好像它根本瞧不上眼前這個窮酸的傻子。秋兒鄙視的看著還在傻笑的大個子,然后,探出腦袋來擋住他的視線,問:“你還記得自己是人吧?”
“嘿嘿!”大個子依舊傻笑,不過這次是對秋兒的,不好意思的笑。
“哼!你們公貓沒一個好東西,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就當了一時半刻的!”秋兒嗔怒,轉身不再理會大個子。大個子知道自己忘了形,忙用爪子擔擔屁股上的土,跟上解釋道:“不是,我只是好奇......”
“好奇什么呀?那不過是官宦們養的家貓。衣服是主人給做的,妝束是主人給畫的,一天到晚吃飽了沒事兒就四處招搖!”秋兒越說越氣,越走越急,急到快要跑起來的時候,卻突然停住。
大個子也跟著停住了。“怎么?”他問。
秋兒指指兩旁,孟大個子看見幾只穿著短打拿著棒子的貓,那棒子足足比貓高出一倍,“在這兒不能走太快,被釘子看到會按擾亂街市罪杖刑。”
孟大個子點點頭,沒多問釘子是什么,他想應該和人類看管街市的官府人員差不多,“想不到貓的世界里也有官府衙門!”
反正是不能快走,孟大個子就沿路逛起了貓市。他先隨著秋兒來到個干貨攤,攤兒上擺著的都是些耗子干,秋兒解釋:“這是給遠行的貓準備的糧食,也有用來過冬的。”
大個子默默點了點頭,又跟著走到個鮮貨攤,秋兒接著前面的話說:“新鮮的也有,就是類似耗子刺身這樣的地攤小吃。”孟大個子依舊默默點了點頭,只是聽完趕緊把頭撇開,吐了吐因為惡心冒出的酸水。
“你們貓不是也吃魚么?怎么干貨鮮貨都只跟耗子較勁。難道你不覺得魚干更美味?”吐干凈酸水,大個子問。
秋兒沒回答,此時,她已經在一個衣著闊綽的貓老板面前停了下來。這貓老板和其他貓不同,它雖然也擺攤,可攤上卻沒有任何商品,只是一塊布。
仔細看,那布上還凈是貓的爪印。在它的背后還站著四只貓,都是一身短打,身材健碩,它們分別守在一個很考究的轎子的四角。
秋兒看了眼貓老板,并不說話,只是把爪子伸了出去,在老板身前的那塊布上找了個空地按下爪印。老板看看爪印,然后回身朝四只貓中離它最近的那只使了個眼色,那貓趕緊從轎子里拿出個本兒,遞到老板面前。
“叫什么呀?”老板接過本兒問。
“秋兒!就住在永安渠附近。”秋兒回答。
老板也不知道是聽見沒聽見,它不說話,依舊專心致志地翻著自己爪子里頭的本,似乎是找到了什么,然后停下來,拿著本靠近剛才秋兒的爪印仔細比對,良久,它點點頭。
“取多少呀?”又問。
“十五根兒吧。”秋兒想了想說。
老板伸出爪子,在本子上劃了劃,然后向身后的四只貓一擺爪兒,四只貓就開始忙活起來。
“我能問一下還剩多少么?”眼瞅著是要再等會兒,秋兒干脆多問了一句。
“二十六根。”老板回。回的時候,它看了秋兒一眼,然后嘴角一撇,好像是笑了,又好像沒笑。
這一撇秋兒應該是看到了,所以她才抿了下嘴,又趕緊把頭低下。那表情讓大個子覺得她應該是有點兒羞愧。當然,大個子不理解,她為什么會羞愧。
秋兒羞愧的時候,四只貓中的一個已經走過來,將一個袋子交到老板爪里,老板轉而再交給秋兒。秋兒打開,大個子很好奇地湊了過來。它比秋兒高很多,站在秋兒的身后直接把腦袋往前一探也就看到了。
“這是?”大個子忍不住問,沒想到把秋兒嚇了一跳。
“看什么!”她吼了一句,急忙把袋子抓緊系在自己腰間。然后才說:“這是我們貓的貨幣,咸魚!”
“貨幣?那它們是?”大個子指著貓老板和它身后的四只貓問。
“咸魚通,那是長安城最大的咸魚移動票號。既然有市場就必然要有貨幣,我們貓和你們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不相信那些不能吃的東西,所以就選擇了能長久保存的咸魚。可是通常的時候我們都不穿衣服,攜帶那么多咸魚也不方便,于是就產生了咸魚票號。“
”原來是這樣……“孟大個子若有所悟。
秋兒繼續說:”只要是有市場,就會有它們,它們一般是五只貓,一個賬房先生,四個伙計。伙計們負責抬運貓們要兌換的咸魚,而賬房先生則會準備一塊白布。咸魚通的規矩是,以貓留在它賬本上的爪印為憑據進行兌換。當然,每場貓市里它們兌換的咸魚數量是有限的,但這數量不定,原則上只要白布還能印下一個爪印,它們就必須負責兌換。這是為什么普通的食物攤上不能賣魚的原因。”
“哦……那鮮魚也可以做貨幣么?”大個子又問。
“剛逮上的,沒有發臭的,到咸魚通去換,能換個大價錢。”
“那你們豈不是太容易發達了!沒事兒自己逮魚就行啦!”
秋兒搖搖頭:“首先魚不像其他動物,對于貓來說并不好逮。其次我們貓都比較懶,雖然也喜歡富貴,可比起懶來,那些都是浮云。當然,自從和你們人類混居,也有不少貓去偷你們的魚,偷成了去咸魚通換,它們也認。”
兩只貓聊著,已經把貓市逛了大半。
作者|溜爸,一個拉小提琴的習武之人,一個舞文弄墨的計算機工程師,一個被山東大妞泡上的北京爺們兒。最大的理想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上寫故事。
全目錄|《唐朝那些貓事兒》
上一章|大個子
下一章|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