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部電影在我盤里存了至少有一年了,我聽說這部電影大概有三四年了,這部電影的影評也看過很多篇,一直想找個時間把電影看一遍,但一想到黑白影片,前前后就幾個人在一個悶熱小房間里嗶嗶,整部電影平鋪直敘沒有任何現代元素,我怎么也提不起興趣。肯定是要求注意力的電影,不適合吃飯時看、不適合下班回來看。今天是5月2號,昨天打了一整天的游戲,是的,五一假期就是宅,沒有任何手機通訊,除了跟家人通了個電話。今天早上玩了幾把游戲,吃了點雞蛋、牛奶、麥片,總算有點力氣把自己的精力集中起來(總說自己精力不濟是不合理的,因為像打游戲這樣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高耗能活動,我竟能在幾乎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持續打上6個小時。顯然,問題不是精力問題,下次再聊這個問題)。
? ? ? 整部電影的關鍵詞是“合理懷疑”,無罪對有罪給出的證詞前前后后合理懷疑個遍,看似堅不可摧的證據,都被合理懷疑擊中要害。僅懷疑拿刀的方式就推到懷疑兇手、僅懷疑證人戴眼鏡睡覺就推到她的證詞是否有效、僅懷疑一個跛腳老人的行動速度就推到懷疑他是否真的看到兇手、還有那把據說獨一無二的匕首、樓下聽到兇手叫喊的證人。極端情況下、這些懷疑都是可能的,我可以在匕首彈出后,換個握姿再去殺人、也可能那個女證人那天剛好戴著眼鏡睡覺、也可能那個跛腳那天確實跑得很快。但這跟他們的證詞沖突。那個女證人說那天她在對面樓里清楚地看到兇手殺人,絕對沒錯,大家也都相信這樣的距離完全可以看清,但卻忽視了一點,她說她當時是在睡覺,恰好在那個點醒了,轉了個身看到,而她自己竟沒有交代,自己是個戴眼鏡的人。盡管近視也有可能在那樣的條件下看清對面房間里的情況,但他隱藏了近視這一實際情況。當然把那個不是要求她因為為這個案子作證而交代所有,比如她昨天穿的是什么顏色鞋子,只是這個情況直接關系的他的證詞有效性,你是個長期戴眼鏡的人,我就懷疑你那天睡覺時有沒有帶眼鏡,合理情況是睡覺時絕大部分人睡覺時不帶眼鏡,我就懷疑你那天并沒有戴眼鏡睡覺,而你說你一轉身就看清的兇殺現場,也是要受懷疑的。所以你的證詞的有效性就有待驗證。接下來你或許可以證明:1、你每天睡覺睡覺都戴眼鏡、或那天特殊所以戴著眼鏡睡覺,2、你再不戴眼鏡的情況下,是可以下在那樣的條件下看清的。但現在,我是要懷疑的證詞的。其它合理懷疑,比如那個跛腳行動的速度,樓下在有軌電車經過時聽清樓上的爭吵等等,這些證詞所描述的情況在極端情況下,是可以發生的,只是在一個合理的環境下,我們會懷疑電車經過時樓下是否能聽清樓上在爭吵什么、我們懷疑一個跛腳的人能那樣迅速行動。
? ? ? ?合理懷疑就是要求證詞合理順暢,沒有任何突兀和難以解釋的地方,即使治一個人死罪也要有充分而確定的理由,影中有談到民主,我不是很明白,暫且不談。
? ? ? ?還有一個關鍵詞應該是"偏見",這12個人是隨機選作陪審團,即最終決定兇手是否有罪就取決這12人,規則就是這樣的規則,完全互不相識的人,決定著一個他們也不認識的人的生死。我想,在理想條件下,這12個人應該是完全理性的,遵照事實得出結論,然而并不是。這些人和你我一樣,平平凡凡的人,做著平平凡凡的工作,在社會中并不起眼。有著自己的偏見、情緒、有脆弱的一面,逃避的一面、不堪的一面。而這個位置卻要求他們能完全理性,當然不可能。個人情緒,在一開始就攫住那個胖胖的男人,煩躁、悶熱,他一直焦躁不安,再加上自己對在嫌疑犯那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一直以來偏見,這些讓他再也難以冷靜,最后他將自己想法一吐而出的時候,大家紛紛以沉默回應,因為大家都看到這是個混雜著個人情緒與偏見的想法,沒有任何價值。我清楚地記得我在生活中犯這樣的錯誤,之前我也知道不應該這樣充滿偏見、之后我也為我當時的偏見感到驚訝。
? ? ? ?為什么會這樣,在某些情況下,人為何突然充滿偏見、個人情緒,完全失控?我曾以精力不足來解釋生活中對自己的失控,對自己放松管制、放棄思考,將決定交由情緒,理性繳械,自律繳械,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整日打游戲,不洗漱,不出門,事情都往后拖,學習的事完全荒廢,自我管理崩潰。這些東西確實是對精力有要求,但不一定全是精力的問題,也許環境沒有那么悶熱,那個胖胖的男人就不會那么情緒化。
? ? ? ?我不知道如何改善這一點,我也不知道情緒與偏見是在怎樣的情況控制我的,我只能對自己提醒道,自己是否太過情緒化,現在是否是情緒控制了我,除此之外,我什么也做不了。偏見的確是個很危險的東西,讓你很難看清真正的事實,你甚至很難知道自己的偏見,你只是確信那是自己生活中得到的寶貴經驗。你只是覺得同性戀不合理就去反對它,而不能說出一個不合理的理由,在自然界并沒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合理不合理只是社會價值的判斷,并沒有真正的原因做支撐,就是相信的人多了就合理了,可為什么相信的人多了就合理呢,為什么少數人的訴求就被當做不合理呢?是恐懼么?人們天生害怕不熟悉的事物,對不熟悉的事物有著天生的警覺,抗拒。可是思考應該會矯正啊,比如我對黑人抗拒、覺得他們邪惡、天生欺騙,可是所有的黑人都這樣么?沒有一個例外?在這么多黑人存在的條件下?應該是思考的懶惰,將判斷交給以往的經驗,一次判定將后面的思考全部省掉。這樣當然好,節省精力,如果每次判斷都要深思熟慮,那將不利于自身的生存繁衍。可對現代社會而言,這顯然是愚蠢的策略。現代要更復雜、多變、懶惰是要被淘汰的品質,尤其是思考的懶惰。以偏見代替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是錯誤的,我想更重要的是能意識到自己被偏見所左右。時刻保持思考的覺醒是不容易的,人不可能突破自己是個普通生物的局限做到完全理性。對任何位置上的人抱有理性期待都是過分的要求,你的領導、老師、同時、同學等等,這些都是有著自己偏見的人,甚至是你無法理解、難以想象的偏見,他們的決策行為都會受此影響,再以在這樣偏見下做的決定所導致的后果來驗證自己的偏見。這樣循環下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生,就是這樣的人。影片中最后還是將偏見導向理性,在《狩獵》這部電影中,偏見更精彩,直至故事的最后,偏見依舊存在,主角依舊對抗著整個充滿偏見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