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自己挺好的,以后的自己也會變好的。”
抑郁癥于我們并不陌生,可我們對它的了解深入嗎?我們想當(dāng)然的認(rèn)為,抑郁癥是想得太多,小心眼作祟,或者是患者一定經(jīng)歷過什么重大變故精神受了刺激,也覺得樂觀、事業(yè)有成、家財萬貫的人一定不會得抑郁癥。
可我們熟悉的影星張國榮、《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英國領(lǐng)袖丘吉爾、美國總統(tǒng)林肯都患有抑郁癥。抑郁癥不會因為你是商界、藝屆名人、政治領(lǐng)袖而躲避你,也不會因你貧困潦倒而可憐你,它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在某一個角落隱藏著伺機而動。
《活下去的理由》作者馬特?海格用自己長達十幾年的抑郁癥經(jīng)歷讓我們親身體驗了一次抑郁癥。
他告訴我們抑郁癥是一種十分無形、神秘的思想疾病,患者常覺得自己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壓抑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不敢走出家門一步。
正如《安妮?霍爾》的主人公不會感知快樂,他深深的絕望猶如在迷霧中苦苦尋找不到方向。整個心靈都喪失希望,沒有未來,恐懼,覺得隨時要瘋,身體、心理上有感受到巨大的痛可又莫名的筋疲力盡,一切都那樣的毫無來由。
抑郁癥是壓抑的情緒積累導(dǎo)致的并非突然發(fā)生。
作者馬特?海格在10歲時遭遇保姆恐嚇父母死亡,第一次追求女伴因臉上長了幾根毛的痦子遭受嘲諷,24歲因工作的不順利患上了抑郁癥。當(dāng)抑郁癥與焦慮癥同存時,他覺得大腦中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情緒,盡管住在美麗的別墅,身邊有最愛的女友陪伴,桌上被父母擺滿療愈的食物,父親拍著自己的肩膀表達著無私的愛,他依舊十分痛苦,一度想到死亡。對于常人來說去家附近的小賣部買瓶水只需1分鐘時間,可對他而言卻好似經(jīng)歷了一個世紀(jì)。
作者告訴我們抑郁癥是不被人覺察,連當(dāng)事人似乎也不覺得有任何不正常,但一旦激烈的情緒開始積累,就迅速的輕易陷入精神困境。抑郁癥懼怕獨自在陌生的環(huán)境,見陌生的人,敏感到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語句都可能會導(dǎo)致他們內(nèi)心驚濤駭浪。
如果我們身邊出現(xiàn)行動和言語變得遲緩,外向的人突然變得內(nèi)向,低自尊,運動性阻滯,快感缺乏,對任何事漠不關(guān)心,頻繁煩躁、易怒,頻繁的哭泣甚至毫無來由的異常疲憊甚至食欲下降的朋友,請一定關(guān)心他們,是否遭受了抑郁癥的侵襲,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或不敢承認(rèn)不愿面對。
抑郁癥是一種隱形的心靈絕癥,可以瓦解人本身,瓦解人們熟悉的一切,讓本不想死的人痛苦到只能尋求解脫。
但抑郁癥會增加一個人對痛苦的強度,也增加了他們對幸福的感知程度。如林肯在抑郁中鍛煉了悲天憫懷的氣質(zhì),弗洛伊德的著作在抑郁中誕生,《活下去的理由》的作者也在一次次與命運抗?fàn)幹蝎@得了重生。
正如他的那句話:“以前的自己挺好的,以后的自己也會變好的。”
別擔(dān)心因絕望而失去的時間。熬過絕望之后,時間的價值將會翻倍。
馬特?海格在懸崖邊猶豫,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解脫,可他恐懼,恐懼沒有了未來,恐懼來自父母、女友的愛。他經(jīng)歷了一場絕望與希望并存,黑暗與溫暖交織的生命之旅。
他嘗試了藥物并沒有作用,他嘗試鍛煉身體、練習(xí)瑜伽、讀書、寫字、旅行,尋找熱愛的事情,和愛的人一起等待,尋找活下去的理由,盡量讓自己恢復(fù)快樂的能力。就像村上春樹曾在《舞!舞!舞!》一書中說道:“凡事只要去愛,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愛起來,只要盡可能心情愉快地活下去,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如愿以償。”
川端康成《花未眠》中凌晨四點醒來看到海棠花未眠,花的美讓他內(nèi)心有一股平靜而充滿希望的力量,讓他想活下去。任何開心的美的事物都能給人治愈的力量。
作者學(xué)會了傾聽自己,在靜謐的海岸聽內(nèi)心的聲音,讓焦慮的自己慢下來。他學(xué)著接納自己,一點一滴的克服精神上的痛苦,與自己和解,從尋找生命意義的經(jīng)歷中尋找活下去的理由,他感知到了生命的韌性,尋找到了一種頑強的牢不可破的生命力。
作者成功的戰(zhàn)勝了抑郁癥并且成為大家仰慕的擁有眾多讀者的著名作家。他再一次重聊抑郁癥又經(jīng)歷了一次重生的巨痛,帶領(lǐng)我們切身體驗生命的兩個極端。
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命奇跡,離不開自己的一次次挑戰(zhàn)自我也少不了父母、女友的關(guān)愛、陪伴。
面對抑郁癥,患者除了適當(dāng)?shù)乃幬镏委煟约阂磺蟹艑捫模尹c興趣愛好。堅持下去,挑戰(zhàn)自我,調(diào)整自己,傾聽自己,與世界和解。同時作為身邊親近的人,要給予尊重和愛,耐心的傾聽,友好的聊天,積極的鼓勵,不要勸慰,只要守護與陪伴,尤其是家人與愛人,看看患者到底需要什么,幫他做些什么。
有了死亡才會珍惜生命,重新認(rèn)識生命力的頑強。
同時也只有自己走出的路才是最踏實的選擇。
謹(jǐn)記作者那句話:“以前的自己挺好的,以后的自己也會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