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總是值得的。
何其有幸!
讀者能看到這本書,完全歸功于作者在烏云背后看到那一線曙光,最終健康、自信的將自己患抑郁癥的所思所感寫下來。
我以為,一個人如果不能親身經歷一件事,是沒有資格談感同身受的,或許還會對他人的遭遇產生偏見。
正如作者說的:“對其他人來說,它似乎無足掛齒。你頭腦里著了火,但沒人能看見火焰。因為抑郁癥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形的、神秘的,所以很容易滋生偏見。偏見對于抑郁癥患者尤其殘忍,因為偏見影響思想,而抑郁癥是思想的疾病?!?/p>
作者和本書簡介:
作者:馬特.海格,英國作家,著有《我遇見了人類》、《英國最后一個家族》、《如何停止時間》等多部暢銷小說,均被改編為電影劇本。
他還為孩子們寫書,作品有《影子森林》、《成為一只貓》、《圣誕男孩》、《圣誕女孩》等。
曾榮獲斯馬爾蒂斯文學獎(2009)、藍彼得文學獎(2009)、美國圖書館協會亞里克斯文學獎(2011)、約克郡青年成就獎(2009)等榮譽。
作品被譯為29種語言。
《活下去的理由》是作者對他24歲那年患抑郁癥的生命回望,向讀者分享了一場絕望與希望并存、黑暗與溫暖交織的生命之旅。
本書從墜落、著陸、上升、活著、存在,5個方面記錄那些不被理解、無法言說的痛苦時日,以及如何在家人的幫助下戰勝抑郁,獲得新生。
本書出版于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1.? ? ? 患?。ā八廊ァ钡哪且惶欤?/p>
馬特.海格24歲那年,和女友安德莉亞住在西班牙伊比薩島安靜、美麗的海邊別墅。
他們在9月短短兩周中,準備返回倫敦,與6年的學生生涯和暑期工作告別。
突然一個念頭,他感覺不對勁:“頭腦里出現一種奇怪的感覺,后腦勺靠近脖子的地方,也就是小腦的部位,出現了某種生理活動。強烈的脈動、顫抖,好像有一只蝴蝶被困在里面,還帶有刺痛感。”
他患抑郁癥了。躺在床上三天三夜,沒睡覺。女友定時送些水或水果,但他食之無味。
“我想死。”是他那時強烈的愿望。
盡管他住在最好的別墅里,面前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大海被一圈幾近白色的海灘和雄壯的石灰巖懸崖鑲了邊,風景美輪美奐,卻無法阻止他自殺的念頭。
他在女友毫無察覺時走到懸崖邊緣,站在生與死的邊緣。
腦袋里有個聲音在催促著他:“上帝啊,你不應該承受這么多痛苦。跳吧,閉上眼,跳就是了……”
他害怕,萬一沒死呢?萬一只是癱瘓了,然后不能動彈,永遠被困在那個狀態呢?
多么慶幸!
生命給了他不死的理由—養育他的父母,或者朋友,愛人;也可能來自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我們無法想象那些因為抑郁癥而自殺的靈魂,經歷了怎樣的痛苦糾葛。相信他們臨終前也有過生存還是死亡的斗爭,是什么導致他們最終毅然決然選擇了輕生呢?
我們無比懷念優雅孤獨的哥哥,雅痞帥氣的喬任梁,為他們的突然離世唏噓不已。
那一刻他們勇赴黃泉,是家人的冷漠、愛人的疏遠、外界的不解,還是對自己和未來產生絕望呢?
每個人的靈魂里藏著別人不了解的痛苦,活下去比死了難太多,愿經歷痛苦的人都能選擇一條難走的路—好好活著。
2.? ? ? 抑郁癥來源
為了弄清心理疾病是突然發生的,還是潛藏已久的,馬特努力回憶他的童年。
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幾乎一半的心理障礙在14歲前就有端倪。
一個代表性的記憶是,馬特10歲站在臺階上,哭著問叫珍妮的保姆,他能否跟她一起直到爸爸媽媽回來。
他幻想著父母可能已經被搶劫、殺死,或者被狗吃掉了。
恐懼滋生著想象,想象又滋生著恐懼,周而復始,把馬特逼瘋。
13歲時,馬特第一次感覺頭腦陌生異樣,是發生在他試圖用牙刷去除痦子的幾個月后。
事情原因是馬特在13歲時暗戀一個女生,但那女生朝她的朋友們做了個惡心的表情,說”我不想那人坐我旁邊,他臉上有蜘蛛腿。”
當天下午,被羞辱的馬特用爸爸的剃須刀剃掉了痦子上的毛,并拿牙刷頭按進左臉頰。
再上學,他在黑夜里做夢,語無倫次說了些奶牛的事,還夢游,然后在某人床邊撒尿。
于是,“精神病”的新外號扣在他身上。他孤獨、自哀自戀,憂慮著一些事。
“唯一不讓我憂慮的事,或許正是我應該憂慮的,就是憂慮本身。”11年后,他與憂慮抗爭著。
抑郁癥的警告信號有:疲憊、低自尊、“精神運動性阻滯”、食欲下降、煩躁易怒、頻繁哭泣、快感缺乏癥、突然內向。
他出現了心像:在皇家劇院里,后座上有一個快樂的魔鬼在舔著他的臉,揮之不去…..
恐懼是一個怪物。
而焦慮癥加抑郁癥,兩者合二為一,又制造了恐懼。
3.? ? ? 如何陪伴患抑郁癥或焦慮癥的人
抑郁癥襲來時,馬特的女友安德莉亞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她待他溫柔、妥帖,填補了焦慮和黑暗制造的空白。
如果你身邊有抑郁癥患者,馬特教給你如何陪伴他們,方法如下:
。要知道你是被需要、被感激的,即使表面上看起來不是這樣。
。聆聽。
。永遠不要說“振作起來”或“高興起來”,除非你會提供具體的、萬無一失的操作方法。(嚴厲不管用,要老套、溫柔的愛)。
。抑郁癥是一種病,如果病人說了一些無心的話,要體諒他們。
。教育自己。要了解最重要的一點:對你來說很容易的事,比如逛商店,對抑郁癥患者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別認為這是你的錯。病人得病不是你的錯。
。耐心點。
。接納現在的他(她)。
。如果可能的話,解除病人的一切工作、生活壓力。
。盡可能別對病人的舉動大驚小怪,這會更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怪人。
“正常”是主觀的,沒有標準答案。這個世界上有70億人,就有70億種正常。
安德莉亞和馬特在父母家住了漫長的三個月。從2004年開始,快樂開始滋長。他在閱讀中找到自我,如饑似渴,不知疲倦。
書是掙脫孤獨的方式,意味著展開新篇章,將昨日種種拋諸腦后。
在那期間,他大量閱讀,這些書有《聲音》、《金錢》、《荒野指南》等等。
不止是抑郁癥患者,任何人只要靜下心來,都能在書中找到靈魂的慰藉。
4.? ? ? 活著
抑郁癥讓你感覺孤獨。但,黑暗中有千萬人與你同行。
看看下面患抑郁癥的名單,他們飽受抑郁癥折磨,事業不乏美好,它會讓你安慰。
溫斯頓.丘吉爾
F.S.菲茨杰拉德
斯蒂芬.金
亞伯拉罕.林肯
凱麗.費雪
朱迪.加蘭
戴安娜王妃
艾薩克.牛頓
查爾斯.舒爾茨
……
如你所見,這些名單中有總統、劇作家、好萊塢喜劇明星,他們都患了抑郁癥。
抑郁癥真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不分性別、年齡、職業。
大眾對患抑郁癥的名人有太多偏見,似乎一個人只要獲得成功和財富,就對精神疾病有免疫力了。
實際上,抑郁癥是毫無來由的。
對于抑郁癥患者,愛他的人最怕他們干什么?
相信你一定猜到了。
幸好,大多數抑郁癥患者不是死于自殺。比如,馬克.吐溫患有抑郁癥,他死于心臟病。田納西.威廉斯意外吞食了他常用的滴眼劑瓶蓋,窒息死亡。
對于抑郁癥,千萬別認為患上它是羞恥的。哪里有神秘,哪里就有恐懼。也沒有一種藥物是百分百有效。
不過對于焦慮癥,有一樣東西對任何人都管用。它就是:慢下來。
瑜伽、減慢呼吸、冥想、接納、活在當下、愛都可以使你慢下來。
這種愛不一定是浪漫的愛情,甚至無須家人之愛,只要學者用愛的目光看這個世界就足夠。
愛是一種生命態度,愛可以拯救彼此。
5.? ? ? 活下去的理由
總有一種理由,值得你活下去。
這是馬特在網上調查過有抑郁癥、焦慮、自殺想法的人:“是什么讓你活下去?”的理由:
@mannyliz
我的孩子們。他們不想有一個偶爾不想活的媽媽。
@paperbookmarks
雖然我一直痛苦著,但我身邊有最忠誠的后援團支持著我,還有最棒的書可以讀。
@debecca
癌癥、躁郁癥,還有其他想讓我早死的疾病,你們去死吧!
@lillianharpl
因為選擇了另一邊就無法挽回了。
@ameliasward
陽光燦爛的早晨。
@Teens22
愛是活下去最好的理由。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發現美好的事物。
@Despard
以前我挺好的,以后我也會變好的。
活下去的理由千萬條,每一條都值得慶幸,尊重,愛護。
如果你身邊有抑郁癥患者,請你不要用責怪的口吻質問他們:“怎么會得抑郁癥?”沒有人愿意患這種病。
但每一個事件的存在總有一體兩面。它在傷害一個人的同時,也可能在造就一個人。
祝福本書作者,馬特.海格。是你用痛苦寫就、卻讓人走出痛苦的《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理解抑郁,才會懂得愛、希望和生命的意義。
祝愿每一個身處痛苦泥淖中的人們,走出痛苦,重新獲得光明和希望。
感謝后浪:鼴鼠的土豆老師,贈予我本書,祝土豆老師新書火熱銷售,祝土豆老師身體健康,永遠美麗。
本文來源公眾號飄的生活觀(piaode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