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翻看《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定,這樣一個擺明要清麗脫俗的書名,必定是一段“高大上”的故事才配得起的。沒想到,一頁頁打開,走進主人公的世界,發現,原來平凡普通如世上大多數人一樣,甚至比很多人生活的要更不順心的哈羅德,帶我完成了一趟心靈之旅,關于回憶、包容和愛。
從釀酒廠退休六個月的哈羅德,與妻子平淡地生活在哈姆斯南部的金斯布里奇村。然而,四月中旬的一個星期二的早晨,一封來自貝里克郡的信件,將所有的平靜打破,開啟了哈羅德的朝圣之旅。
信件來自哈羅德二十年前的舊同事奎妮,一位得了癌癥,彌留之際,想要和哈羅德告別的女士。哈羅德非常震驚,寫了回信,卻又不知說些什么,在去寄信的路上,大量的回憶接踵而至,讓他思緒紛亂,不斷放棄眼前的郵筒,而向遠方走去。直到走到一個加油站,因為誤解了一個姑娘的話,而決定走路去看望奎妮,希望這件事帶給奎妮希望,幫助她戰勝疾病。
自此,這場朝圣之旅,掀開序幕。人生過往的回憶,也紛至沓來。哈羅德不幸的童年,與妻子的相遇相知相愛,兒子戴維的出生、考上劍橋,差點溺水等等,一幕幕在他眼前不停閃過。
哈羅德熱血沖動的做出了這個決定,接下來的就是各種問題,身體的不適,信念的動搖,差點要了這個懦弱了一輩子,順從了一輩子,孤單了一輩子的男人的命。好在,路上人的幫助、敞開心扉,讓他明白,世間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能是喜劇,也許是悲劇,但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受到鼓勵的他,繼續上路,期間妻子驅車前來勸他回家,卻實實在在看到了他的變化,一個全新的自信的哈羅德。而他的事跡被媒體大肆報道,實虛相間,許多人慕名加入他,卻又離去。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哈羅德發現,他所以為能給奎妮的鼓勵和信念,在死神的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趕來的妻子,也終于從兒子死去的悲傷里走出來,諒解了哈羅德,兩人一起送走了奎妮,找到了當初珍視彼此的心。
這本書所描繪的故事,平淡平凡,但卻讓人有很多共鳴之處。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接觸的人,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樣子,真正的自己,也許連他自己都未能全部了解。
而且,當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下定決心這回事,并不是萬能的,事實上,你會遇到很多困難,內在的外在的,你會想要哭泣,想要放棄,想要到此為止,沒關系,這是人生常態,我相信并不是所有成功人士從未遇到困難挫折,而是他們和我們一樣在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了堅持,這才是區別。不是學霸不會困,而是學霸困了、累了,還會堅持著把書看完。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世上每個人都一樣,在時間的面前,生老病死,無一例外。可每一個人又是那么不一樣,你的想法,你的經歷,你的故事,每一點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因此,無需羨慕,更不必焦慮,問問自己的內心,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有就好好珍惜,如果沒有,就大膽去追。一生這樣短,除了你自己,再沒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