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與同學和師妹探討學習方法問題的郵件總結。關于快速學習,很多問題還沒想清楚,先把想明白的寫下來,其余的問題以后再補充。
學習的思考
處于現在這個知識更迭進步很快的時代,學習幾乎是一種生存能力,尤其對于碩士、博士,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我認為學習有兩個要點:
- 終生學習意識;
- 快速學習能力;
終生學習的意識更加重要,這一點大家應該已經共識。知識的獲取學習越來越容易,那么學會什么本身沒有價值,快速學習、在需要的時候盡快掌握知識和技能,才能創造價值。
近期考慮職業定位的優勢問題,突然想到:面對一個學習能力足夠強大的對手,沒有優勢可言,因為需要的優勢他們可以隨時復制。
快速學習實際上有徑可循。
目的性學習
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知識,解決問題,那么很強的目的性是非常必要的。學習以目的為中心,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限定在足夠解決問題的范圍內。只關注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忽略其他,不求甚解。
這種套路,在長期的應試考試中,我們已經非常熟練,然而要應用在更加廣泛的事務中,還需多加思考。研究生階段,單點突破比系統提升更重要,至少先要解決關鍵的課題問題,在空余的時間再系統學習理論知識,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哈工大土木學院李惠老師課題組有一位博士高師兄,做風工程,專業成果豐碩。在他碩士畢業,博一開學前一段時間,我和他聊天,請他介紹碩士課題的經歷經驗。他講到自己大多數的時間在實驗室做設備調試、數值模擬、實驗操作,理論的流體力學學習不多,現在完成了碩士課題才開始抽空學習。我當時感到不可思議,現在理解了,做事首先要達成關鍵目的,甚至核心理論也可跳過,先做出成果,回頭再研究理論也無妨。
不求甚解,先做實事,在基本的認識基礎上做出成果(論文、實驗、報告)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
碎片化學習
對于專業理論以外的技能的學習,如理財投資、職場技能、PPT制作,實際上碎片化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2015秋季學期,也就是我的研一上半年,我用課程、工作之外的零碎時間先后學完了長投網價值投資初級課,以及職場MVP生涯規劃課。這些專業理論以外的技能學習,難度不多,重點在于投入足夠的時間。很多人都反對微信、微博的碎片化信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越是碎片化的東西,越容易傳播,越容易獲取。只要我們把握目標重心,那么碎片化學習也能技能很多寶貴的知識技能。
721學習法則
這是我在網課中學到的一個概念,我個人非常認同。
基本觀念是,少數時間用來學知識理論,大部分時間用來習技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才干。
- 10%,知識,理論學習和閱讀;
- 20%,指導反饋,專家指導、同學交流;
- 70%,實踐,生活實踐中完善;
這種觀念與我們傳統的課程培養方式幾乎南轅北轍,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正是能力培養的正道。我在畢業設計期間,跟隨楊老師學到了驚人的知識和能力,其實純粹的知識理論學習時間占總比例很小,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反饋交流+實踐,正是如此,收獲了真正的做事才干。
具體而言MATLAB、ANSYS,基礎的命令語法很快學會。然而學會本身沒有價值,重點在實踐,用工具來構造問題的解決方案。大量的時間應該用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從頭到尾看MATLAB、ANSYS的教程書籍。
學習的途徑
學習的途徑,從系統性到針對性,從獲取的難易程度,可以分為:
- 人
- 事
- 網
- 書
- 課
對于純理論之外的學習,以上順序就是最佳嘗試序列。
詳細的說法見 最佳知識學習策略,能力提升的最佳策略,網課學友的總結。
人
人,是知識經驗的載體,找到合適的人求學,效果事半功倍,能少走很多彎路,更快達成學習的目標。
例如,想要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
- 第一步最好能找到精通這個領域人;
- 請他講述知識的骨架脈絡、核心概念、難點問題、學習路徑;
- 自己順著線索向前學習,遇到問題迅速反饋解答。
這是最理想、最難得的學習模式。
我用四個半月拿下考研,很大程度上靠南哥的教練式支持答疑;ZSY在畢設過程遇到結構力學問題,請教剛考完研,很熟悉結力的WYC,一個晚上就弄清楚了超靜定計算方法,還編制了ASNSY求解程序。
這種方式最大的難點就是找到有能力、而且愿意教你的人,在高校的環境里,課題組的老師、師兄師姐就是最好智庫支持。同濟研究生能在整體上快速學習掌握ASNSY、MATLAB,一定程度上就是受益于一個充滿高手,適合快速學習的環境,同樣的事情即時同樣努力,在HIT很難發生,沒有環境。
事
通過做事來學習,這點我自己也不能說的很清楚,有興趣看看上面鏈接文章的詳細說法。
我的理解就是,找到和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類似的事情,從事中學習。
我們往往聽別人講他們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僅僅道聽途說不會有什么收獲。但如果我們把自己代入相應的情景,設身處地考慮如果是自己,該怎么辦,怎樣才能做的更好。例如
- 談師兄的課題論文,考慮“如果是我,如何解決實驗問題,如何與導師溝通,如何安排進度”;
- 談師兄的工作就業,考慮“我該如何準備簡歷,提前做好哪些準備、面試如何表現”;
網
基本問題、針對性問題先上網。
- xx是什么?
- xx軟件如何操作?
- xx有什么解決方法?
這一類非常具體細化的問題最好的先上網解決,直接問人反而是不適宜的。一般情況下,百度、bing、知乎都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至少線索,順藤摸瓜就會離答案越來越近。在這樣的基礎上再看書、請教他人,于人于己的效率最佳。
書
傳統觀念上,讀書是最重要的學習途徑。在我看來,書依然是最重要的學習途徑,但不是最優先。讀書的系統性最好,但時間精力成本太高。
純理論的深刻理解,必須讀書,無可替代。讀書要點:
- 核心理論知識的單點突破;
- 找到最佳的教材、書籍、論文;
- 多本書對照學習,一本書為主線,通過不同的書來覆蓋具體專題;
課
課程學習實際上介于書和人之間,質量高、難度較低的學習方式。一般意義上的課程有:
- 學校課程
- 網絡課程
專業知識主要在學校課程,專業之外各種知識技能,只要不依賴于儀器設備,都可以在網上學到。
從個人經驗來看,學校的課程,除了少數優秀負責的老師會很有收獲,其余的課程質量遠不如網絡課程。
課程的主要好處:
- 提供了明確清晰的知識框架,學習材料;
- 考試大綱確定了課程骨干知識,抓住重點;
- 同學提供了互助進步氛圍;
弊端:
- 應試考試過于扭曲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