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說”已經堅持500多天了,我沒有做到每天都按時聽完,或補充聽完。于是就特別感慨文質老師怎樣做到了每天都堅持講完。
昨天和文質老師以及本屆教育行走的長沙美仁一起在美麗的松雅湖,“宇宙的中心”,星沙,來了一次美麗的聚會。這個名字是聚會完后,在送文質老師回酒店的路上,張老師在一閃靈光取的名,有故事,以后慢慢說。
送完文質老師,走北二環西二環,一路接到高一年級組長的電話,說目前有一點工作被動要我解決;接到初中英語組長的微信,邀約明天去參加進進婚禮的出發時間和地點;接到綜合辦彭主任的電話要我審核稿件;還接到老大的微信……幸虧手機連了藍牙,一路接聽,一路就可以同步思考和處理。等把車停好,處理完文字和電話信息,準備拿門禁上樓時,發現竟然沒看見了鑰匙。小區設了公共密碼,試了幾次,幸虧開了。回到家,說起鑰匙這事,那位說:以后要把你的鑰匙上裝個鈴鐺,我補充說,恐怕還得給我裝個定位,怕丟。
回到和文質老師的聚會。席間,他敦促我一定要出書,并且說最好只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過去對于出書我從不敢想。但是自從旁聽了文質老師的線上寫作研修班,聽到寫作女神鐘杰老師說:不要在乎你寫了什么,寫得好不好,去寫就是了,并且馬上寫,想寫就寫,不想寫也寫。其實,做任何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最難的就是開始。
或許是昨天事有點多,并且有點難,讓我略有疲憊;亦或是文質老師的敦促再次撥動了我的心弦,晚上怎么也睡不著,眼看時鐘已經指向十二點,不行,必須想辦法。于是打開“文質說”,聽著“我只想靜靜地讀書”背后的職業理解,還沒聽完,就睡著了,特別治愈。
為什么?肯定不是因為“文質說”是催眠曲,而是本篇提到的一句話“現在很多的行政事務,包括和外界所有的聯系,就是舉全校之力也忙不過來”,哇,簡直太應景,自己在繁忙中打亂的一點心緒很正常,于是睡吧。
早上起來,刷到文質老師朋友圈,又想起了文質老師昨晚說的話,初入寫作的人要記住三個點:主題寫作,系統記錄,結構框架。結構框架是為了讀者,眼中要有人,要有人的觀感,人的期望值,人的喜愛度。
眼中要有人,哪里不是呢?做什么不是呢?
文質老師在本篇中還提到“教師的職業認同要比專業發展重要,教師的核心使命不僅是學科教學,而是要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小學老師而言,一定程度上要淡化精專深,而是要強化兒童的理解力”。這都是非常深刻的認知,前天請鐵芳教授來學校講課,他強調“整全成人比素質發展重要,要指向人的素質發展,而不是素質發展為人”,他指出“什么是止于至善,止就是目標可以棲息的地方”。“什么是學校教育的目標”——注重學生個體成人和生命形態的三個層面,做到“三立”,“始終把握培育中國少年的雙重自覺”。這些話,在這些天,一直在我腦海中翻騰,學校教育真的不是簡單的“加減問題”,如果讓老師們,包含我自己,加強職業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而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鐵芳教授說,做教育既要想大事,更要做小事。文質老師在本篇中說:職業認同里注定了就要做很瑣碎的事情!當一個人內心的定力不夠,一定是理解不夠,認知不夠!
擴展認知,繼續前行吧,新的一天再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