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薛立新教授:讓孩子戒網癮,父母應做出榜樣
青少年沉迷網絡,一直是棘手的社會難題。多年來,“網癮”“網癮少年”等標簽被廣泛應用,很多人對于未成年人觸網也形成了近乎刻板的認識。特別是很多家長,往往“談之色變”,表現出異常焦慮的情緒。于是乎,所謂的“戒網癮學校”開始出現,這類游走在法治邊緣的機構常被爆出使用諸多令人不寒而栗的手段,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戒除孩子的網癮,注定是一個需要家庭、學校、相關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等都承擔起各自責任的過程。這其中,家長尤其不能缺位。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的陪伴多了、父母的關愛多了,孩子投注網絡的時間自然減少,到網絡上發泄自己的欲望就會減少。如果每一個人都不斷提高網絡素養,以現實的邊界和人際的溫度抵御網絡的擴張,孩子自然就會少了對網絡的“癮”。
(1)家長自身的控制力為孩子做出榜樣
當孩子在迷戀網絡時,父母不要忙著去指責孩子,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看看問題的根源是否在自己身上;如果是,也不要忙著改變孩子,而是要首先改變自己。至于孩子的控制力與約束力,家長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讓孩子沒有控制力?
成年人往往肩負著社會與家庭的重任,具有多重社會角色。他們對事業成就的期望高,勞
心勞力,盡職盡責,但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因素,事業上經常會遇到困難、挫折與失敗,長期承
受著高強度的精神緊張與心理壓力。因此,他們常常會處于抑郁的狀態。而網絡作為一個巨大
的寶庫,信息博大豐富,為人類社會開創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巨大的世界。人只要是在網上,就
仿佛置身于一個無需拘束的大千世界,在網上沒有家庭的負擔,沒有工作的壓力,還可以通過
查閱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進入一些消遣的游戲,從而充分的放松了自己。有多少家長能夠
做到文明上網呢?有多少家長現在還學習新鮮的科學知識、還有晚上讀書的習慣?有些自制力
差的家長整天沉迷于網絡,這種沒有學習氣氛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負面的。
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首先做到做好。因此,處在網絡時代的家長,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平時要嚴于律己文明上網,有度上網,身先士卒作表率,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2)家長是孩子健康心理的榜樣
很多家長認為網絡害了孩子,尤其是網絡游戲,很多學校還一度勸誡學生不要上網。但根據研究者的結論恰恰相反:網癮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們深層次的心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網絡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在成長中遇到困惑不能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又沒有親密朋友等造成的。所以家長給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精神環境至關重要。實踐證明,如果孩子生活在和諧、民主、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就學會友好、關心、分享、同情、謙讓等品行;如果生活在冷漠、仇視、敵對、忌妒等家庭環境中,就學會譴責、撒謊、固執、暴躁、爭斗等特點;如果生活在寧靜愉快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會有安全感,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友善;如果生活在氣氛緊張、沖突不斷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總是擔心家庭紛爭的出現,害怕父母遷怒于自己而緊張、焦慮、憂心忡忡,就會對人不信任,和同伴的關系很難協調。所以,在人心浮躁的網絡時期,家長要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給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精神環境的同時,也給孩子在調節自己心態、注重心理健康方面做出榜樣。
(3)家長辯證的認識網絡也為孩子做出表率
網絡,一個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信息時代的標志。但它是把雙刃劍,對青少年的影響有消極的一面,也有其積極的一面。這就需要家長首先要辯證的認識網絡,知道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離不開互聯網,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來認識網絡,做網絡的主人。電腦、網絡就是這樣一個事物,主動權在我們手里,確切地說在家長手里。我們完全可以掌握它,利用越來越有效的軟件設置工具,限定時間、網址等等條件,從硬件來保證網絡環境的安全健康,同時還要對內容進行精心選擇,選擇那些適合青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喜歡的、能開闊他們視野、激發他們想像和創造的內容和形式。
(4)尊重孩子,用疏導的辦法
有的家長面對有網癮的孩子,不是無可奈何,就是打罵。其實硬堵不是好辦法,方法不當還會適得其反。尊重孩子,采取“導”的辦法,也給孩子樹立相互尊重的榜樣。
“導”的辦法有很多,這里列舉常用的幾種:
限制環境法。現代的孩子需要上網,有條件的家庭應該為孩子購置電腦并聯網,讓孩子在家中上網相對比較安全。
控制時空法。與孩子共同制訂“上網守則”,合理安排學業與網上娛樂的時間。對自律能力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當好第一道“防火墻”,安裝必要軟件。計算機擺放的位置應選擇在開放區域(如客廳),能起到無意監督的作用。
走近網絡法。家長要順應時代潮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上網技術,保持自己在子女面前的尊嚴,不被時代所拋棄。這樣才會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更有說服力,引導更有針對性。
正確引導法。家長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監督孩子網上瀏覽的內容。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進入不健康的網站或閱讀不利于健康成長的信息,應進行耐心的批評教育,有必要的可通過禁止上網一段時間來懲罰他們。
興趣遷移法。滿懷新奇的年齡特點使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優勢大于成年人。家長可自降身份向孩子“請教”怎樣玩游戲,成為孩子的“知音”。
豐富生活法。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寬松的家庭氛圍,帶領孩子適時走出網絡。